[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模型百叶朝向自动选用进风井和排风井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21672.0 | 申请日: | 2021-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潘月玲;冯建毅;吴若勋;关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新势力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 地址: | 519031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模型 百叶 朝向 自动 选用 进风井 排风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设计及模型构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百叶朝向自动选用进风井和排风井的方法和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读取建筑模型数据;生成提资分区视图;生成风机房视图;导入生成需求,选定所需风井属性和所需风井面积;基于矢量判断方法,将风井导入到族库中;导出新生成的构件,并在建筑模型中生成风井墙体。本发明具有自动布置风井、减少人工介入量、大大缩短建模时间、提高了建模效率和建模准确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设计及模型构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百叶朝向自动选用进风井和排风井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进风井、排风井的设计选用与建模是建筑领域中基于BIM平台进行的基础步骤,目前使用BIM进行建筑设计建模时,风井建模的基本操作为人工根据建筑空间特点、使用需求、室外环境和空间尺度等,包括客观与主观的判断之后,人工将适用的风井放置在合理的空间位置,并赋予其合适的三维尺寸。
进风井和排风井的设计要求根据国家规范可知:平时通风使用的通风口,水平布置时,进风口和排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米;竖向布置时,进风口应布置在排风口的下方,两者的距离不宜小于3米。消防使用的通风口,进风口百叶和排风口百叶布置在同一面或两者百叶方向相对时,进风口和排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米;竖向布置时,进风口应布置在排风口的下方,两者的距离不应小于6米。
但是基于现有的进风井和排风井的传统设计手段存在如下缺陷:
1、对于一个建筑面积较大、防火分区较多的建筑,每布置一个进风井和排风井均需要多重人工判断后才能确定具体位置,建模效率低和工作量大,因此较为繁琐;
2、人工进行绘图设计,容易出现错误,需要较大的人力进行校对和修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百叶朝向自动选用进风井和排风井的方法和装置,具有自动布置风井、减少人工介入量、大大缩短建模时间、提高了建模效率和建模准确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BIM模型风井百叶朝向自动选用进风井和排风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建筑模型,并基于所述建筑模型,读取已存在风井的风井信息;
基于所述风井信息,生成提资分区视图;
基于所述建筑模型的平面特征和层高,获取风机房属性和风系统数量,并生成风机房视图;
基于所述风机房属性的生成需求,自动选用所需风井属性和所需风井面积;
基于矢量判断方法,自动判断所述提资分区视图中满足所述生成需求的进风井和排风井,并把所述进风井和所述排风井的族名调整为“NT-风井”;
将所述“NT-风井”导出,并在所述建筑模型中相应位置生成风井墙体。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资分区视图包括序号、风井属性、风井朝向、风井面积和视图名;所述风井属性包括进风井和排风井。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房视图包括序号、房间名称、房间面积、门的数量、门的形式、门的尺寸、风机房属性和风系统数量。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矢量判断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进风井矢量为A、排风井矢量为B与进风口中心点指向排风口中心点的矢量C,A与B的逆时针夹角为α、A与C的逆时针夹角θ:
当270°≤θ<360°时,0≤α<225°时,风井百叶最近的两个点水平距离≥20m为满足要求;225°≤α<360°时,风井百叶最近的两个点水平距离≥10m为满足要求;否则为不满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新势力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新势力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1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