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倒刺鲃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21258.X | 申请日: | 2021-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李文俊;韩崇;李陇旭;易祖盛;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庆之 |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刺 鉴定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倒刺鲃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以光倒刺鲃线粒体16S rRNA基因作为DNA条形码标记基因,涉及引物以用于鉴定光倒刺鲃。基于该引物的鉴定方法具有步骤少、方法简单、需要样品量少、DNA条形码便于保存、方便比对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分类法的局限,对光倒刺鲃进行准确、迅速的鉴定。同时,也说明该光倒刺鲃DNA条形码序列可以作为光倒刺鲃DNA的标准检测序列,可对光倒刺鲃高效和准确地进行分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种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倒刺鲃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分类学是生物学的基础,而物种鉴定一直是生物领域研究的至关重要基础步骤。然而,面对丰富的自然生物圈,传统形态学分类法在物种鉴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面对表型可塑性、发育阶段差异与性别差异等现象都容易导致物种的错误鉴定;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标本量较少或样本保存不完整等问题,也会导致错误鉴定。
DNA条形码是一种具有足够变异、易于扩增并能代表该物种的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其通过将待定的DNA序列与数据库中标准序列进行比对,以实现该未知物种的快速鉴定。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倒刺鲃属(Spimibarbus)。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以南各个水系,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名优经济鱼类。光倒刺鲃性活泼,喜栖息于溪流水中,具有较强的生理和行为可塑性,其可能出现形态特征的适应性变异,这给光倒刺鲃的形态学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现有的技术中,尚未有有效的光倒刺鲃DNA条形码标准检测序列和鉴定方法,因此,继续开发一种能高效鉴定光倒刺鲃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引物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试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倒刺鲃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引物或上述检测试剂盒在鱼类物种鉴定和筛查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引物组,该引物组靶向光倒刺鲃线粒体16S rRNA序列。
16S rRNA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DNA条形码标记基因,其具有拷贝数多、进化速率较快、无组织特异性、重组率较低等优点,可应用于遗传多样性评估、系统进化和种类鉴定等领域。
进一步地,上述引物组的核苷酸序列为:
上游引物F:5'-TTACACCGAGAAGACGTCCA-3'(SEQ ID NO.1);
下游引物R:5'-GGGCAGGCCTTCTTGTTACT-3'(SEQ ID NO.2)。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
一种检测试剂,该检测试剂含有上述引物。
上述检测试剂中含有靶向光倒刺鲃线粒体16S rRNA序列的引物,在对品分布在珠江水系的三大支流、长江水系的湘江与赣江支流的5种不同形貌的光倒刺鲃进行鉴定中,检测准确,能有效减少地理差异对样品的影响,可以保障DNA条形码标准检测序列在不同光倒刺鲃群体内适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
一种检测试剂盒,该检测试剂盒含有上述检测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12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纱线的磨纱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铅笔切削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