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0174.4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2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2 | 分类号: | A61K36/8962;A61P33/10 |
代理公司: | 南宁胜荣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关文龙 |
地址: | 5377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防治 田螺 感染 线虫 中草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冬青叶、苦参、生地榆、菊花、大蒜、桉树叶、柳树叶、款冬、鱼腥草;所述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冬青叶、苦参、生地榆、菊花、大蒜、桉树叶、柳树叶、款冬、鱼腥草在太阳底下晒干至含水量≤5%;S2:将步骤S1中晒干的冬青叶、苦参、生地榆、菊花、大蒜、桉树叶、柳树叶、款冬、鱼腥草按配方比例分别粉碎、过200‑400目的筛子后混合,制得中草药制剂。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由多种中草药制备而成,综合了多种中草药的功效,能高效杀灭管圆线虫,提高田螺的抗病能力,降低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田螺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常生活在湖泊、地沼、水田及沟港中。喜欢栖息在泥土腐殖质较多的水域环境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喜生活在水质清新,含氧充足的水域,特别喜欢群集于有微流水,水位30cm左右的地方。田螺属杂食性,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植物、青苔及有机碎屑等;人工饲料有青菜、米糠、废弃的鱼类和其它动物内脏等。因田螺用齿舌舐食饲料,所以饵料投喂前应先用水浸软后再喂。
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管圆线虫是其致病原,属圆线虫目、后圆线虫科、后圆线虫亚科、管圆线虫属。成虫寄生在肺动脉血管内,幼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该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脑脊液中,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等。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为螺类和蛞蝓。终宿主主要为啮齿动物。近年来,由于田螺和福寿螺的大量养殖及食用,其分布的范围扩大,病人也有增多趋势,并逐渐由南向北扩散。因此,减少田螺养殖过程中管圆线虫感染的发生率,能从源头上减少管圆线虫病的发生,进而对田螺消费市场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防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养殖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6942102A)”公开了一种防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管理: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15-22cm,按800-1000g/m2的用量在泥土表面铺垫一层烟熏剂,点燃烟熏剂熏烧泥土15-22min;(2)放养管理:在养殖池中注入高度为32-42cm的池水,在养殖池的入水口处放置中草药包,接着在养殖池中放养重量范围为3-5g的中华圆田螺;(3)喂养管理:喂养田螺180-200天,每1-3天喷洒植物杀菌液300-500g,每2-3天投喂饲料800-1000g,每5-7天投喂青饲800-1000g。该发明的中草药包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存在着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草药包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冬青叶4-7份、苦参2-6份、生地榆5-9份、菊花12-15份、大蒜3-5份、桉树叶20-28份、柳树叶25-30份、款冬6-8份、鱼腥草12-18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效防治田螺感染管圆线虫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冬青叶5-6份、苦参3-5份、生地榆6-7份、菊花13-14份、大蒜4-5份、桉树叶22-27份、柳树叶26-29份、款冬6-7份、鱼腥草13-17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01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