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泡菜的智能制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0149.6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朴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海燕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02;C12M1/00;A23L1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闫亚 |
地址: | 1571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泡菜 智能 制作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泡菜的智能制作系统,包括泡菜盒、排气孔、气体传感器、称重装置、调温装置、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显示模块,泡菜盒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顶部开口处安装有盖体,盖体上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内安装有单向阀和气体传感器,盒体内底部设有称重装置,盒体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盒体侧壁上设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气体传感器、称重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器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盖体底部安装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底部安装有压板,升降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压板顶部与盖体底部之间还设有弹性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菜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泡菜的智能制作系统。
背景技术
泡菜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如卷心菜、大白菜、红萝卜、白萝卜、大蒜、青葱、小黄瓜、洋葱、高丽菜等。将泡菜原料与一定的食盐浓度的泡菜液进行拌和处理后,置于泡菜坛中进行发酵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口味的需求向其中加入其他的添加物质和其他泡菜原料进行混合发酵处理,或者添加香料等等,泡菜原料在经过腌渍及调味之后,具有独特的风味,很多人会当作是一种常见的配菜食用。
市售泡菜中通常添加了色素香精等添加剂及亚硫酸盐类等防腐剂,同时在运输、销售过程中容易受到二次污染,随着人们对食品及调味品的品质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家中制作发酵泡菜。现有泡菜通常采用泡菜罐制作,泡菜的制作过程大多依赖全程人工操作,在日常生活中其虽然满足了家庭自身对酱腌菜的需求,但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泡菜罐通常功能单一,在发酵过程中无法对泡菜液的环境进行智能监测,泡菜的发酵环境无法及时进行人工干预以保证其正产发酵,无法精确的判断泡菜是否成熟,经常出现腌制时间过短导致口感欠佳,或腌制时间过长导致发酸腐败无法食用的状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泡菜的智能制作系统,其可智能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发酵时间、气体含量等各项参数,及时掌握泡菜的发酵环境,以及时准确的对其进行干预调控,进而保证了泡菜的口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泡菜的智能制作系统,包括泡菜盒、排气孔、气体传感器、称重装置、调温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显示模块,泡菜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顶部开口处可开合密封安装有盖体,盖体与盒体可采用扣合方式连接,所述盖体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内安装有可将泡菜盒内发酵气体单向排出的单向阀和对发酵气体中的成分进行检测的气体传感器,所述盒体内底部设有所述称重装置,通过称重装置可对加入至泡菜盒中的原料进行称重,控制原料的加入量在最大承载值范围内,所述盒体内侧安装有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所述盒体侧壁上设有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称重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
所述盖体底部安装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底部安装有压板,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压板顶部与盖体底部之间还设有弹性缓冲装置。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盖体底部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泡菜发酵及存储过程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当由于人为打开盖体忘记关闭,或因泡菜盒为透明材质,将其取出,忘记放入黑暗存储环境时,通过光敏传感器探测泡菜盒周围光源,并向显示模块发出信号,并以此提示用户对泡菜盒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海燕,未经朴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01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