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侧壁通气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19164.9 | 申请日: | 202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付;陈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7 | 分类号: | F16H57/027;F16H57/04;F16N31/02;F16N39/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生昕 |
| 地址: | 237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变速箱 壳体 侧壁 通气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侧壁通气结构,包括壳体侧板以及活动连接在壳体侧板内腔的安装座,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壳体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侧壁通气结构,油液通过开口槽输入输出槽内,然后集中滴落在遮挡板的顶部,油液聚集滑落到第一过滤网上,经过过滤一部分油液落下通过排出口滴落到变速箱内重新进行利用,而剩余的含有金属碎屑的油液通过第一过滤网滑动到进口内输送到收集箱内,落到第二过滤网的顶部,然后经过过滤其中的油液滚动到出口排出到排出口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在防止油液将出口堵塞的同时,对油液进行过滤,将其中的金属碎屑过滤掉,使得油液可以重复进行利用,功能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壳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侧壁通气结构。
背景技术
变速箱通气塞作为一种通气结构,与变速箱顶端通气孔连接,其功能主要是连通变速箱腔体内部与大气,当变速箱内齿轮轴高速旋转时,变速箱油震荡而温度升高产生高压油气或油泡,此时变速箱内外气压不同,变速箱内压力高于大气压,通气塞单向打开,释放部分油气,保持变速箱内外压力平衡。
根据专利号为CN206299770U所述的变速箱泄压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
(1)在将油液进行分离时,不能将内部的金属碎屑进行处理,并且油液分离效果差。
(2)在排气之后不能保证密封性,容易产生泄露。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侧壁通气结构,解决了在将油液进行分离时,不能将内部的金属碎屑进行处理,并且油液分离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侧壁通气结构,包括壳体侧板以及活动连接在壳体侧板内腔的安装座,所述壳体侧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的底部贯穿安装座的顶板并延伸至安装座的内腔,所述安装座的内腔开设有与安装圈的表面螺纹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壳体侧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通气筒,所述通气筒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壳体侧板和安装座并延伸至安装座的内腔,所述通气筒的表面与安装座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通气筒的表面套设有密封筒,所述通气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贯穿连接板的顶部并延伸至连接板的下方,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端贯穿密封筒的内腔并延伸至密封筒的内壁,所述螺纹块的表面与密封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通气筒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出气槽,所述密封筒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出气槽,所述第一出气槽和第二出气槽交错设置,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壳体侧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遮挡板,所述壳体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右侧贯穿壳体侧板的左侧并延伸至壳体侧板的内腔,所述遮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侧与收集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收集箱的右侧且位于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方的表面开设有进口,所述收集箱的右侧且位于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下方的表面开设有出口,所述遮挡板的表面开设有排出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左侧螺纹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右侧贯穿连接筒的左端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内腔,所述密封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涨紧垫,所述第一涨紧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凸出块,所述第一弹性凸出块的表面与第一出气槽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涨紧垫设置有两个,且在密封筒的内腔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气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凸出块,所述第二弹性凸出块的表面与第二出气槽的内腔抵接,所述第二弹性凸出块设置有两个,且在密封筒的内腔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9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