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9045.3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瑜;金喆浩;沈佳明;张强;沈尧;沈飞凯;洪根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 | 晏达峰 |
地址: | 3112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生物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和底座;本体固接在底座顶部;本体顶部设有下料管,下料管贯穿本体并与本体转动连接,本体靠近底部通过阀门连接有排料管;下料管顶部固连有漏斗,漏斗底部的下料管上固连有外齿圈;本体顶部与外齿圈对应位置固连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固连的一号齿轮与外齿圈啮合;下料管底部均布一组支管,支管与下料管连通;本发明通过将漏斗配合下料管,使得新加入的污水和污泥直接导入本体内原有污水的中部,增加本体中微生物与新加入污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污水的微生物净化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注塑模具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2010470209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底板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处理箱与曝气箱,所述处理箱的左侧下方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处理箱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但现有技术中本体内新加入的污水与原本的污水不能很好的接触,进而使得本体内原有的微生物不能快速的扩散到新加入的污泥中,降低污水和污泥的微生物净化效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本体内新加入的污水与原本的污水不能很好的接触,进而使得本体内原有的微生物不能快速的扩散到新加入的污泥中,降低污水和污泥的微生物净化效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和底座;所述本体固接在底座顶部;所述本体顶部设有下料管,下料管贯穿本体并与本体转动连接,本体靠近底部通过阀门连接有排料管;所述下料管顶部固连有漏斗,漏斗底部的下料管上固连有外齿圈;所述本体顶部与外齿圈对应位置固连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固连的一号齿轮与外齿圈啮合;所述下料管底部均布一组支管,支管与下料管连通;工作时,现有技术中本体内新加入的污水与原本的污水不能很好的接触,进而使得本体内原有的微生物不能快速的扩散到新加入的污泥中,降低污水和污泥的微生物净化效率,此时本发明通过将漏斗配合下料管,使得新加入的污水和污泥直接导入本体内原有污水的中部,之后通过电机带动外齿圈和下料管旋转,使得污水随旋转的支管快速扩散到本体内原有的污水之中,增加本体中微生物与新加入污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污水的微生物净化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支管远离下料管的一端固连有喷管,喷管与支管相互垂直,支管朝向下料管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通过喷管与支管相互垂直,且支管朝向下料管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使得污水从喷管喷出时,形成的反冲力配合电机的驱动进一步增加支管的转动速度,进而提高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污水的微生物净化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下料管中部套设有环形套,环形套与下料管转动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套一侧通过该进水管与水泵连通,进水管贯穿本体且与本体固连;所述下料管上与环形管对应位置圆周均布一组喷孔,喷孔靠近下料管内部的一端向下倾斜;通过水泵向进水管中充入带压的清水,使得清水经环形套之后充入喷孔,之后经喷孔向下料管内壁喷出,配合喷孔靠近下料管内部的一端向下倾斜,增加喷孔喷出的水流对下料管管壁的清洁效果,减少污水中含有的絮状杂质和粘性杂质粘附并堵塞下料管,进一步保证下料管的畅通性,增加下料管的污水流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9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