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下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8299.3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浅见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美芹;刘久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下部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为了将用于传导油的内部油通道的损伤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内燃机的下部结构包括:底壁(6);侧壁(7),其沿所述底壁的外周边缘设置,以与所述底壁协作而限定所述油室;装置装设座(52),其设置在所述侧壁上并构造成使规定装置(51)附接于所述装置安装座;以及油通道部(57),其形成在所述侧壁中以限定用于在其中传导油的油通道(56),其中,所述油通道在所述装置装设座处开口,并且所述侧壁的与所述油通道部相邻的部分设置有负荷吸收部(61),该负荷吸收部构造成比所述油通道部更容易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内燃机的下部结构形成有向上敞开的箱形油盘。油盘的侧壁中形成有油通道,以将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从油泵引导至内燃机的各个部件。在车辆碰撞时,诸如滤油器之类的辅助装置可能会在车辆碰撞的冲击下移位,并且可能导致侧壁的损坏。如果侧壁有任何过度损坏,油通道可能会暴露,其结果是处于压力下的润滑油可能会从油通道中排出。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已知在油盘侧壁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的端部上形成设置有内部油通道的滤油器安装部,在滤油器安装部的外侧形成有横过滤油器安装部的加强肋。例如,参见JP5072683B。还公知在油盘的底部中设置保护结构,以分散车辆碰撞时位于油盘下方的排气管的负荷。例如,参见JP45633913B。
但是,如果施加的负荷很大,这种肋和保护结构就不能承受负荷,不能充分降低损坏油通道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能进一步降低损坏油通道的风险的改进的内燃机的下部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该下部结构能够将油通道的损伤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3,所述下部结构中限定有油室8,包括:底壁6;侧壁7,所述侧壁沿所述底壁的外周边缘设置,以与所述底壁协作而限定所述油室;装置安装座52,所述装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侧壁上并且构造成使规定装置51附接于所述装置安装座;以及油通道部57,所述油通道部形成在所述侧壁中,以限定用于在其中传导油的油通道56,其中,所述油通道在所述装置安装座处开口,并且所述侧壁的与所述油通道部相邻的部分设置有负荷吸收部61,所述负荷吸收部构造成比所述油通道部更容易变形。
因此,当诸如辅助装置之类的物体由于车辆碰撞等而撞击侧壁时,负荷吸收部会变形以吸收负荷,从而可以将油通道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优选地,所述负荷吸收部分的壁厚度比所述油通道部的壁厚度小。
因此,负荷吸收部比油通道部更容易或更轻易变形,从而可以减少施加至油通道部的负荷。
优选地,所述下部结构还包括:发动机缸体2,所述发动机缸体限定有曲柄室4,所述曲柄室具有面向下的开口侧;以及沿所述侧壁的上端设置的凸缘24,所述凸缘构造成抵靠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下端面,其中,所述油通道竖直延伸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凸缘的内侧的上端。
由于油通道的上端受到凸缘的保护,因此可以将油通道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优选地,所述油通道包括:供应通道56A,所述供应通道用于从油泵向所述规定装置供应油;以及返回通道56B,所述返回通道用于使油从所述规定装置返回至所述发动机缸体,所述供应通道和所述返回通道彼此相邻地竖直延伸。
由于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相互靠近地布置,因此,可以减小需要保护以免受损坏的油通道部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油通道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供应通道和所述返回通道之间的厚壁部分56A,所述厚壁部分与周围部分相比具有增大的厚度。
因此,可以增大油通道部的刚性。
优选地,所述油通道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竖直延伸的肋63,并且所述肋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凸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82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