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高效粉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18029.2 | 申请日: | 202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4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18/14;B02C23/18 |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高效 粉碎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生活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生活垃圾高效粉碎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烘干装置、第二传送带、交替粉碎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空气加热机构以及设置于烘干箱体内部并用于垃圾自上而下左右交替传输的若干第三传送带,所述烘干箱体的内部对应第三传送带的上下段带之间等距排列布置有若干微振机构。本发明通过增设烘干装置对生活垃圾物料进行干燥,使物料与高温气体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从而达到利于垃圾粉碎的目的,有效提高垃圾粉碎效率;能够及时进行粉碎刀辊组替换,避免由于长时间持续工作导致电机或轴承在高温环境下受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延长装置的维护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垃圾高效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使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就必须面对混合收集、可回收物质的含量和热值低,垃圾含水率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含量高的生活垃圾。针对这些问题,多种多样的技术也应用而生。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常用的垃圾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其中,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垃圾在填埋场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现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方法是将生活垃圾物料直接进行填埋,这种填埋方式过于简便,由于各生活垃圾废料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单位填埋空间的利用率较低,无法最大限度提高填埋量,缺少一种生活垃圾高效粉碎装置,以满足提高单位填埋空间内垃圾废料填埋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高效粉碎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方法是将生活垃圾物料直接进行填埋,这种填埋方式过于简便,由于各生活垃圾废料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单位填埋空间的利用率较低,无法最大限度提高填埋量,缺少一种生活垃圾高效粉碎装置,以满足提高单位填埋空间内垃圾废料填埋量的需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垃圾高效粉碎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烘干装置、第二传送带、交替粉碎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空气加热机构以及设置于烘干箱体内部并用于垃圾自上而下左右交替传输的若干第三传送带,所述烘干箱体的内部对应第三传送带的上下段带之间等距排列布置有若干微振机构,所述微振机构包括电机、同步传动链轮机构、传动轴、套杆、支撑弹簧、连接座、振动器和导辊,相邻的两个传动轴经电机驱动、同步传动链轮机构传动进行同步旋转,所述套杆套设于传动轴上,所述支撑弹簧沿套杆周向均布,各支撑弹簧远离套杆的一端均连接一个连接座,所述振动器固定安装于连接座的侧壁上,所述导辊通过活动安装座固定安装于连接座上,所述导辊处于最高峰值高度时与第三传送带上段带底部抵接,并使处于第三传送带上的生活垃圾物料发生颤动,所述烘干箱体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三传送带的侧部均匀安装有热气喷头,所述空气加热机构的热风出口连接有主供热管道,所述主供热管道上串联有第一风机,所述主供热管道通过供热支管与热气喷头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贯穿至烘干箱体内部对应处于顶部首位第三传送带进料端的上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8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