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治递归策略的超密微基站间干扰协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7376.3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9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琴珍;邵文韬;侯坤林;毛喻;周鑫;杨绿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0 | 分类号: | H04W16/10;H04W16/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治 递归 策略 超密微 基站 干扰 协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治递归策略的超密微基站间干扰协调方法,包括,选取微基站组G并确定各微基站的重要性程度;确定网络拓扑的干扰矩阵;选取G中重要程度最大的微基站并分配第1个子帧资源或将G更新为上层递归传入的该层递归的微基站组Greturn;选取次重要微基站组Gk;计算Gk中同频干扰最小的一对微基站令其复用在同一个子帧资源下;分别以Gk中的每一个基站为聚类中心,将未分配子帧资源的剩余基站分为k组,每组基站连同其各自的聚类中心基站作为下一层传入的Greturn;分治递归步骤3至步骤6,直至达到回退条件,完成所有的分治搜索分支回退时结束。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在5G超密场景中关联于同一宏基站的微基站的时域子帧资源的高效合理分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分治递归策略的超密微基站间干扰协调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5G网络关键技术在近年逐渐从技术论证走向工程落地,而与4G网络不同的是毫米波技术的大规模部署,由于毫米波的波长较短且易受干扰,超密集组网和多层异构组网成为5G网络的重要组网方式。在超密集组网中,由于微基站的密集部署,临近的微基站间可以存在非常严重的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丢包率上升,从而降低整体网络的服务质量和系统容量,对整个网络拓扑的整体性能有着严重的影响。
同时5G异构网络中网络往往处于多层状态,且对于一个典型的宏基站,其所关联的微基站数目庞大,地理分布复杂,导致即使宏基站有着较多的时频资源,其跨层协调给所关联的数目众多的微基站的时频资源在同一个有效时间内有限,例如eICIC技术的AlmostBlank Subframe子帧资源。微基站组内的各微基站的空间地理位置、平均吞吐量、发射功率、平均时延等参数均不同,若发生同频干扰,微基站与微基站间的干扰程度也因此不同,如何利用算法协调微基站与微基站间的干扰,并将一段有效时间内的有限正交资源块高效合理分配给每个微基站成为工程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块调度方式既要考虑到超密微基站的空间拓扑,也要考虑微基站的L1层,L2和L3层性能,同时也要时间复杂度低。
现有算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控制信息的发送过于频繁,算法的复杂度较大和计算量较大等问题,不利于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治递归策略的超密微基站间干扰协调方法,该发明能够解决时域子帧资源在调度中存在的调度计算时间复杂度大,系统性全局优化能力较低的问题,确保微基站的时域子帧资源的高效合理分配。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治递归策略的超密微基站间干扰协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关联于一个典型宏基站的微基站组成的微基站组G,根据在滑动时间窗内各微基站的平均吞吐量、发射功率、平均时延确定各微基站的重要性程度;
步骤2:利用微基站间X2接口测量的信道特征及基站所配置功率确定网络拓扑的干扰矩阵,若因两基站间的X2接口资源不足的原因难以获得X2数据导致干扰矩阵值的缺失,则利用3GPP信道模型结合基站已配置的空间坐标求得干扰矩阵缺失值的理论近似并填充,否则继续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3:若该步骤为第一次执行,则选取微基站组G中重要程度最大的微基站并分配第1个子帧资源,否则将微基站组G更新为上层递归传入的该层递归的微基站组Greturn;
步骤4:根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子帧资源数量k在微基站组G中再选取重要程度最大的前k个次重要微基站组Gk;
步骤5:结合干扰矩阵计算得到次重要微基站组Gk中同频干扰最小的一对微基站,令其复用在同一个子帧资源下,并且该复用子帧与其所有上层递归层的聚类中心微基站所分配的子帧资源不同,对剩下的微基站顺序赋予子帧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7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