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盆式气化炭化炉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17045.X | 申请日: | 202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云;张丽萍;张栋;张茜;吕贝贝;刘珍;范巧兰;姚众;常芳娟;张相斌;罗山;杨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30;C05D9/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盆 气化 炭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盆式气化炭化炉,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炭化装备,因设计规模偏大而导致的成本高、效益低、推广难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为:包括炉体、护沿、若干个调节螺栓、炉罩和烟囱,所述炉体为上粗下细的锥形筒体,且无顶面和底面,所述炉罩为上细下粗的锥形筒体,其底端边缘设有护沿,所述炉体的顶部边缘均匀设置若干个调节螺栓,所述炉罩放在炉体顶部设置的调节螺栓上且使护沿罩住炉体的顶部,所述烟囱设在炉罩顶端的筒口上,所述烟囱的中下部均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本发明在生物质材料的气化炭化过程中,可以快速高效产出生物质炭,达到裂解气的充分燃烧,并且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综合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盆式气化炭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已经普及,但秸秆还田引起的病虫害和播种质量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秸秆生物质还田后在短时间内就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气体,固炭作用低下,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有限。所以虽然政府禁烧秸秆,但仍禁而不绝。生物炭因为其特殊的多孔结构和超长的碳封存特性,具有非常诱人的肥田改土、减排增汇潜力,所以生物炭技术一定会替代秸秆还田技术。但是生物炭技术至今尚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其原因是现有的气化炭化装备的设计规模偏大,原材料的运输半径大,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属于低值难运输材料,运输成本及预处理成本偏高,导致效益低,因而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生物质炭化处理设备使用结构复杂、农作物秸秆等原材料的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火盆式气化炭化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盆式气化炭化炉,包括炉体、护沿、若干个调节螺栓、炉罩和烟囱,所述炉体为上粗下细的锥形筒体,且无顶面和底面,所述炉罩为上细下粗的锥形筒体,其底端边缘设有护沿,所述炉体的顶部边缘均匀设置若干个调节螺栓,所述炉罩放在炉体顶部设置的调节螺栓上且使护沿罩住炉体的顶部,所述烟囱设在炉罩顶端的筒口上,所述烟囱的中下部均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炉罩的锥面上设有点火口。
进一步的,所述炉罩底端的直径大于炉体顶端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装置中的生物质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和第三进风通道进入炉体中,以提供生物质热裂解过程和裂解气燃烧过程中的氧气需求量,实现高效产出生物质炭,充分燃烧裂解气的目的,;
2、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田间地头直接快速进行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的的炭化处理,产出的生物质炭可以直接施于农田,亦可与有机肥或化肥混合使用,减少了生产和应用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点火口、3-护沿、4-调节螺栓、5-炉罩、6-烟囱、7-进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火盆式气化炭化炉,包括炉体1、护沿3、3个调节螺栓4、炉罩5和烟囱6,所述炉体1为上粗下细的锥形筒体,且无顶面和底面,所述炉罩5为上细下粗的锥形筒体,所述炉罩5的锥面上设有点火口2,其底端边缘设有护沿3,所述炉体1的顶部边缘均匀设置3个调节螺栓4,所述炉罩5放在炉体1顶部设置的调节螺栓4上且使护沿3罩住炉体1的顶部,其底端的直径大于炉体1顶端的直径,所述烟囱6设在炉罩5顶端的烟口上,所述烟囱6的中下部均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7。
调节螺栓4的数量还可以为大于3个的任意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7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