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6957.5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雯雯;王栋;郑玉竹;严忠;卢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N3/04 | 分类号: | D06N3/04;D06N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胡婷婷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敏度 可逆 变色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或选取具有预设织物组织结构和预设织物孔径的织物作为待处理织物;
S2.根据所述织物的预设织物孔径大小,制备含有变色基团化合物的功能化乳液,所述功能化乳液的乳胶粒子的粒径为所述预设织物孔径的0.001~0.1倍;
S3.将所述功能化乳液浸渍吸附或喷涂于所述待处理织物上,然后烘干,得到所述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预设织物孔径为0.5~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预设织物组织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为平纹、斜纹或缎纹;所述待处理织物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纯棉织物、涤棉混纺织物或棉与氨纶混纺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变色基团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为光敏变色材料、力敏变色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基团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为螺吡喃类、罗丹明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乳液中包含乳胶粒子间交联剂,且所述变色基团化合物在所述功能化乳液中起乳胶粒子内交联剂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乳液按重量份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30~60份、丙烯酸丁酯40~8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10份、乳胶粒子间交联剂0~30份、含变色基团化合物1~10份、引发剂1~3份、乳化剂0.5~5份、中和剂0.3~2份、去离子水150~300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功能化乳液的吸附量为所述织物质量的10%~80%。
9.一种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灵敏度可逆变色织物应用于无墨书写、柔性显示器、柔性传感器、信息保密或防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69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