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或建筑物的止水热熔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6705.2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7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彭立前;贾长青;高志远;杨微;隋媛媛;韩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E02B3/16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付长萍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凝土 建筑物 止水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或建筑物的止水热熔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模板、铜止水片和多个热熔棒,混凝土模板设置在岸坡和沥青混凝土心墙连接处的外侧且包裹住岸坡基座的两侧和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端部;铜止水片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端部和岸坡基座之间,多个热熔棒靠近铜止水片分布,岸坡与沥青混凝土心墙连接处的顶部设置有沉降观测仪,按照观测大坝运行期间沉降结果,控制热熔棒的工作状态,释放铜止水片的应力以及铜止水片和岸坡的边墙再次进行固结粘合,实现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的整体结合。本发明的止水热熔连接结构具有维修操作简单,费用低,时间短的特点;在大坝发生沉降变形后,及时处理,无需要将破坏部位拆除重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沥青混凝土心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或建筑物的止水热熔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是目前国内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坝型,具有就地取材,节省运输成本,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技术难度低,整体结构简单,对坝基要求低,整体适应变形能力强等优点。由于坝基覆盖层较厚和土石坝体松散型结构,变形能力大,随着大坝长时间运行,坝体都会出现整体沉降。
目前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大坝两侧岸坡以及坝体中混凝土建筑物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铜止水直接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一般为:将岸坡清理至基岩后,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基座,在基座上埋设铜止水片,待沥青混凝土心墙铺设或浇筑时,将铜止水片的另一侧镶嵌在心墙中部,随着沥青温度的下降,铜止水片固结到心墙中。随着土石坝的高度越来越高和长期的运行,坝体累计沉降变形也会越来越大,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和大坝两侧岸坡或建筑物接头处最容易出现沉降破坏,导致铜止水撕裂,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接头出现变形裂缝,影响坝体安全。据统计大约有24%左右的土石坝是由于岸坡止水结构破坏引起的,如在北方某大型水库运行10年后,由于土石坝沉降12cm,导致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坝体混凝土灌溉洞连接处的铜止水撕裂,建设单位将上部拆除5m,重新安装止水;运行5年后又发生了较大变形。因此,提出一种避免因坝体沉降变形破坏岸坡或建筑物放的止水连接结构。另外,维修费用高,难度大;发生沉降变形后,需要将破坏部位拆除重建,严重影响大坝安全运行和水库效益的发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或建筑物的止水热熔连接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或建筑物的止水热熔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模板、铜止水片和多个热熔棒,
混凝土模板设置在岸坡和沥青混凝土心墙连接处的外侧且包裹住岸坡基座的两侧和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端部;
铜止水片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端部和岸坡基座之间,
多个热熔棒靠近铜止水片分布;
岸坡与沥青混凝土心墙连接处的顶部设置有沉降观测仪,按照观测大坝运行期间沉降结果,控制热熔棒的工作状态,释放铜止水片的应力以及铜止水片和岸坡的边墙再次进行固结粘合,实现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的整体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模板远离岸坡的一端距离岸坡的长度不低于1m。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热熔棒竖直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的中上部位置;或者多个所述热熔棒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的高度进行分层布置,如果沥青混凝土心墙过高,多个所述热熔棒在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多层布置,即使个别热熔棒发生失效,也不影响整体运行。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热熔棒之间通过并联或者串联方式电连接,且按照高程进行编号,连接导线顺着岸坡引出。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止水热熔连接结构具有维修操作简单,费用低,时间短的特点;在大坝发生沉降变形后,及时处理,无需要将破坏部位拆除重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未经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6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