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套编织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6047.7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池中政光;小高宪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朱龙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套 织机 | ||
本发明提供一边进行指袋间的指根重叠一边进行编织的能够提高手套的质量的手套编织机。压针三角在齿口侧设置有在用实线示出的工作位置使卡定先编织的指袋的线圈的编织针向齿口侧返回的返回三角面并作为返回三角发挥功能。压针三角在用虚线示出的工作位置,为了使线圈抑制板容易相对于将先编织的指袋的指根部的线圈卡定于钩的编织针起作用,用设置在针床侧的驱动三角面以使编织针向针床侧引入的方式驱动。能够以在线圈横列方向上难以产生线圈的外观或手感不同的条纹且也难以产生线圈从编织针脱离的漏针的方式用调整单元调整卡定先编织的指袋的线圈的编织针的返回量。利用返回三角的调整在后续的指袋的编织后从指根部拔出线圈抑制板时也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带指袋的手套等作为筒状的编织物编织并具备用于在指袋间进行指根重叠(日文:股重ね)的线圈抑制板的手套编织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一边进行指根重叠一边依次编织指袋而形成手套等的手套编织机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并在针床间的齿口侧前端具备带状的线圈抑制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编口压板相当于线圈抑制板。针床具有沿着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配设的针板。编织针收容在针板间的针槽中并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排列,使前端的钩向齿口进退来编织编织物。编织针的进退由搭载于滑架的三角驱动,所述滑架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搭载于滑架的三角包括在线圈编织中使用的成圈三角(日文:度山カム)、在使线圈抑制板起作用时使用的压针三角(日文:プレッシャーカム)等。成圈三角以如下方式起作用:使在线圈形成时在齿口处在钩上接受编织纱线的供给的编织针向针床侧引入。利用成圈三角产生的引入量对应于表示线圈的大小的线圈大小值(日文:度目値)。为了滑架轻量化,从滑架外部借助控制棒驱动成圈三角来进行手套编织机中的线圈大小调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除了成圈三角之外的在线圈形成中使用的三角也通过借助来自滑架外部的控制棒的驱动,调整作用的程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3介绍了压针三角作为能够借助控制棒切换工作和非工作的一个可动三角。
线圈抑制板在从齿口侧的前端向针床侧分离的位置,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并向一侧开口的形状的线圈抑制槽。这样的形状的线圈抑制槽用于一边进行指根重叠一边编织相对于先编织的指袋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相邻的指袋。线圈抑制板在相对于保持先编织的指袋的指根部的线圈的编织针,从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移动并使指根部的线圈侵入线圈抑制槽时,使线圈停留在线圈抑制槽的正上方的针杆上而抑制脱圈。在压针三角工作时,作用于在钩上保持指根部的线圈的编织针,使编织针向针床侧引入,线圈容易侵入线圈抑制槽。该编织针的比线圈抑制槽靠齿口侧的部分用于编织相邻的指袋的指根部。当下一个指袋的编织结束时,使线圈抑制板向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移动,并使线圈抑制槽从指根部的线圈向另一侧分离。先编织的指袋的指根部的线圈经线圈抑制板的倾斜部向齿口侧返回,与在齿口侧编织的下一个指袋的指根部的线圈重叠。在编织与两个指袋连续的主体部的编织物时,两个指根部的线圈作为重叠线圈被脱圈,形成指根重叠而成的指根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533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079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044077号公报
近年来,希望手套编织机使用较细的编织纱线来编织涂层手套或精密作业用的手套等较薄的手套。然而,当编织纱线变细时,在从指根部拔出线圈抑制板并使停留在线圈抑制槽中的线圈沿着倾斜部向齿口侧返回时容易产生问题。较细的编织纱线容易咬入并夹在用于在线圈抑制板的上表面与针板的底面或编织针的底面之间滑动的间隙内。当编织纱线夹在间隙中时,先编织的指袋的指根部的线圈不被释放的状态持续。线圈在主体部的编织物的编织的进行中被拉伸后释放而脱圈。这样的伴随着脱圈延迟的编织物产品会成为质量不良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6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热隔膜气流污泥脱水干化集成设备用鼓膜压滤板
- 下一篇:车辆传感器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