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耐受溶剂型丙烯酸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5575.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5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青;秦健;周奎任;陈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44;C08F220/32;C08F212/08;C09J133/08;C09J7/38;C08J3/24;C08L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受 溶剂 丙烯酸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耐受溶剂型丙烯酸酯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组分中不含增粘树脂,采用多官能磷羟基化合物为交联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溶剂性。将其制备的胶膜应用于丙烯酸酯压敏胶在其贴合界面可以耐受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的渗透等,可应用于有较多化学溶剂的场所。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1月17日、申请号为202010051394.9、发明名称为“一种可耐受溶剂型丙烯酸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多官能磷羟基化合物作为交联剂的丙烯酸酯组合物及其在胶膜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压敏胶粘剂,俗称不干胶,通常用于制造压敏胶带,压敏标签等。通常只需指压即可达到快速粘剂效果,并且不会沾污或破坏被粘结表面,此压力敏感型胶粘剂即称为压敏胶粘剂。
按照类别通常分为橡胶压敏胶,丙烯酸酯压敏胶,有机硅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等。其中丙烯酸酯压敏胶因其聚合物本身的粘弹特性、良好耐候性、一般不需添加增粘树脂等其他添加助剂即可达到很好的压敏粘合效果等优点,广泛用于制造各种不同应用需求的压敏胶带,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随着应用范围的拓展,对压敏胶带的耐化学溶剂性能要求越来越严苛。耐受的化学溶剂不但包括极性溶剂如乙醇,异丙醇等,还包括非极性溶剂如油酸,环氧大豆油,防晒霜等。
专利CN 107849412A介绍使用丁腈橡胶可耐受油性溶剂的侵蚀,但众所周知橡胶压敏胶耐光、热老化等性能较差,且需要加入增粘树脂来配合使用。而传统丙烯酸酯压敏胶对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的耐受性较差,无法满足电子元器件的要求。
专利CN 108699415介绍使用短链型丙烯酸甲酯单体可增强耐油性能,但耐受效果仍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另外还有专利介绍使用叔碳酸酯,长链丙烯酸酯单体,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单体作为功能单体增强耐溶剂性能。但此类单体价格较高,且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单体合成工艺复杂。
牛丽娥等人介绍使用乙烯基化环氧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用于增强丙烯酸酯压敏胶的耐溶剂性能,但合成时容易发生凝胶化,无法得到满意的性能。
以上现有技术均是从耐受单体方面出发,合成可耐受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此类压敏胶或许本身有较强的耐溶剂性能,但未能解决胶带贴合界面的溶剂侵入,无法彻底解决耐溶剂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耐受溶剂型丙烯酸酯组合物及其在胶膜中的应用,将该可耐受溶剂型丙烯酸酯组合物应用于丙烯酸酯压敏胶粘膜制备出耐化学溶剂型压敏胶带,在其贴合界面可以耐受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的渗透等,可以在有较多化学溶剂的场所使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耐受溶剂型丙烯酸酯组合物,由软单体,硬单体,官能单体和自由基引发剂经自由基聚合反应后,与交联剂经交联反应后得到。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组分中不含增粘树脂,克服使用增粘树脂(如松香树脂,萜烯树脂等)导致丙烯酸酯组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或溶胀的隐患,从而提高丙烯酸酯组合物整体的耐受溶剂性。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软单体选用玻璃化转变温度在-70℃--20℃的单体,进一步地可选用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硬单体选用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0℃的单体,进一步地可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官能单体是环氧基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地优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提供可交联反应的环氧基团,用于与多官能磷羟基化合物的交联。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自由基引发剂是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5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