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3752.1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2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常莉;张亮;傅琳琅;周毅;程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D1/00 | 分类号: | F15D1/00;B63B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吸力 面空化 装置 | ||
1.一种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第一阀门通道(1)、第二阀门通道(6)、导流通道(3)、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9)、第三弹簧(5)、第四弹簧(7)、传压孔(8)、第一滑道(10)、第二滑道(4);
第一滑道(10)和第二滑道(4)分别是在该装置上下端设置的两个上下对称的长方形空腔体,两空腔体的右侧与装置壁面重合,在第一滑道(10)和第二滑道(4)之间开一导流通道(3),该导流通道(3)连通第一滑道(10)和第二滑道(4);
第一滑道(10)和第二滑道(4)的左侧设有传压孔(8),传压孔(8)为一细直通道,其顶端与外界环境相通,传压孔(8)上部通过通道与第二滑道(4)相连,传压孔(8)底端通过通道与第一滑道(10)相连;
第一阀门(A)设置于第一滑道(10)内并可沿第一滑道(10)进行左右移动,第一阀门(A)上的右侧开一垂直于第一滑道(10)的第一阀门通道(1),第一阀门通道(1)是一圆形通道;第二阀门(B)设置于第二滑道(4)内并可沿第二滑道(4)进行左右移动,第二阀门(B)上的右侧开一垂直于第二滑道(4)的第二阀门通道(6),第二阀门通道(6)是一圆形通道;
第一弹簧(2)装置于该装置内壁面和第一阀门(A)壁面之间;第二弹簧(9)装置于第一滑道(10)靠近传压孔(8)一侧的内壁面与第一阀门(A)壁面之间;第三弹簧(5)装置于该装置内壁面和第二阀门(B)壁面之间;第四弹簧(7)装置于第二滑道(4)靠近传压孔(8)一侧的内壁面与第二阀门(B)壁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3)的横截面尺寸与第一阀门通道(1)、第二阀门通道(6)的横截面尺寸相同,其形状均为圆形,导流通道(3)直径大小为该装置上下面的面积的5%-10%;导流通道(3)位于该装置的中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阀门(A)和第二阀门(B)为长方体;第一阀门(A)横截面积与第一滑道(10)横截面积尺寸盈和,第二阀门(B)横截面积与第二滑道(4)横截面积尺寸盈和;第一阀门通道(1)和第二阀门通道(6)中心分别与第一阀门(A)和第二阀门(B)的中心距不超过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总长的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9)、第三弹簧(5)和第四弹簧(7)的尺寸相同;且弹簧中径不小于连通传压孔(8)的通道直径,不大于第一滑道(10)和第二滑道(4)的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通道(3)与传压孔(8)之间的相对距离占水翼总宽的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压孔(8)的直径为导流通道(3)直径大小的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压力面(C)和吸力面(D)为平面或者带有微弧度的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呈圆柱体状,在翼型上装配时,在水翼吸力面(C)上易产生空化处开通孔,开孔位置是弦长1/3处,且靠近翼型前缘;水翼孔内径尺寸与该装置外径尺寸一致,采用螺纹配合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厚度与水翼打孔处的水翼厚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水翼吸力面空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本装置的水翼是任何具有压力面和吸力面特征的水力机械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37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