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及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3199.1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8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亮;刘鸿;韩东成;范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朱鸿雁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特征 采集 识别 系统 方法 终端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包括成像子系统和采集识别子系统,成像子系统包括成像模块和检测模块,成像模块包括显示器、光学组件和主控单元,检测模块发送采集触发信号,主控单元响应于采集触发信号控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以预设模式发射照明光;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照明单元和控制单元,照明单元与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同一侧,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响应于采集触发信号采集空中目标区域内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将根据图像信息获得生物特征信息或识别用户身份。该采集识别系统的操作方式更加方便,且可以避免用户操作时接触设备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终端设备以及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纹识别系统通过采用接触式的光学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以采集指纹图像,使用基于细节点匹配算法进行指纹匹配。其中,细节点匹配算法对指纹图像的质量十分敏感,但是,基于接触式传感器的指纹图像采集设备无法保证图像质量,有采集指纹面积小、分辨率低、特征点不足等缺点。此外,该方式依赖于手指和指纹传感设备之间的物理接触,但将手指放在扫描仪上的使用要求也引起了用户对卫生的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该采集识别系统的操作方式更加方便,且可以避免用户操作时接触设备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出一种生物特征采集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出一种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包括包括成像子系统和采集识别子系统,成像子系统包括成像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成像模块包括用于显示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的引导画面的显示器、用于将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的引导画面在空中目标区域成像显示的光学组件和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中目标区域存在目标物体且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引导画面交互姿态符合所述引导画面中的引导姿态时,发送采集触发信号,所述主控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采集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显示器的背光组件以预设模式发射照明光;采集识别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存储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采集触发信号采集所述空中目标区域内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生物特征信息;图像处理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存储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处理,将处理后的生物特征信息存储于所述图像存储模块,或者,将处理后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图像存储模块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以识别用户身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基于成像子系统和采集识别子系统结合的架构,即将空中成像和非接触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进行结合,实现对用户生物特征的非接触采集识别的目的,以及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光学组件将显示器显示的引导画面成像至空中目标区域,用户触摸空中目标区域的引导画面,即可触发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图像信息采集识别,无需设置额外的限制用户操作装置,且在采集识别的过程中无需接触到设备本体,从而使得用户在进行非接触生物特征采集识别操作时更加安全、高效;以及,通过控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以预设模式产生照明光以对目标物体进行照明,可以增强目标物体图像中脊线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采集图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显示窗口且在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显示器、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主控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光学组件的光源侧,所述显示窗口在所述光学组件的成像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3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