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11965.0 | 申请日: | 2021-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牛奔;王生涛;宋帧;沐雨浩;刘成龙;夏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换乘 车站 基坑 开挖 支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采用地连墙围护结构,设置混凝土支撑和钢管组合支撑,内侧混凝支撑形成环形钢筋混凝土支撑,混凝支撑支模采用预制反压块反压易拆模板体系及定型化支模体系,腰梁内置节段型钢与地连墙围护结构锚‑吊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格构柱采用柔性防撞施工防护装置。施工步骤包括:(1)施工准备,(2)场内排水,(3)地连墙施工,(4)混凝土支撑、腰梁钢筋笼绑扎,(5)混凝土支撑、腰梁支模,(6)混凝土浇筑、养护,(7)拆模、基坑开挖,(8)下一层混凝土支撑施工。本发明保证了基坑整体安全、稳定,极大的加快了施工速度,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构筑由多条地铁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线与线之间必须通过换乘来转换交通,换乘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线转换的枢纽,其土建施工难度较大、工期长,如何协调不同深度基坑的开挖,特别是节点位置的开挖与支护是整个换乘车站施工的重点。
传统的换乘车站基坑施工,通过在节点位置设置横向隔离桩,按照由浅到深的原则,深度不同的车站分区开挖,先开挖两层车站,再开挖三层车站,破除隔离桩,此施工方法工期长、效率低,施工阶段多,对基坑整体支护体系的变形控制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准备:
做好清运措施以确保整个施工期满足环保要求,确认工程中采用的材料是否合格,并调试相关施工设备;
(2)、场内排水:
做好施工场地内的排水工作,确保排出施工场地坑外及坑内的水;
(3)、地连墙施工:
在施工场地内的基坑待开挖土体(15)上进行地连墙定位,使定位的待施工地连墙围成十字形,然后按定位位置施工地连墙(1)形成十字形的地连墙围护结构,并在地连墙围护结构的每个十字臂靠近十字形中心区域位置处的两侧地连墙中分别预埋锚-吊钢筋(7),并且锚-吊钢筋(7)分别伸出所在地连墙并向下倾斜;
(4)、混凝土支撑、腰梁钢筋笼绑扎:
在地连墙围护结构每个十字臂与十字形中心区域连通口位置的基坑待开挖土体(15)上分别施工内侧混凝土支撑(4),并在每个十字臂内靠近内侧混凝土支撑(4)位置的基坑待开挖土体(15)上分别施工外侧混凝土支撑(5);每个十字臂内的内侧混凝土支撑(4)、外侧混凝土支撑(5)之间的基坑待开挖土体(15)上分别施工有混凝土斜支撑(6),由混凝土斜支撑(6)连接内侧混凝土支撑(4)、外侧混凝土支撑(5);每个十字臂内的内侧混凝土支撑(4)、外侧混凝土支撑(5)相同方向的端部之间的基坑待开挖土体(15)上分别施工有紧贴对应侧地连墙的腰梁(3),由腰梁(3)连接内侧混凝土支撑(4)、外侧混凝土支撑(5)的端部,腰梁(3)内置有节段型钢(25),腰梁(3)位置对应侧地连墙中预埋的锚-吊钢筋(7)下方,并且每个腰梁(3)内置的节段型钢(25)分别与对应侧地连墙预埋的锚-吊钢筋(7)焊接;每个十字臂内的内侧混凝土支撑(4)、外侧混凝土支撑(5)相同方向一端分别安装格构柱(10),格构柱(10),下端埋入所在混凝土支撑中,格构柱(10)上端向上延伸;
(5)、混凝土支撑、腰梁(3)支模:
在每个十字臂中的内侧混凝土支撑(4)的内外侧面、外侧混凝土支撑(5)的内外侧面、腰梁(3)的内外侧面、混凝土斜支撑(6)的两个侧面分别紧贴安装钢模板(11);并且在每个十字臂中的内侧混凝土支撑(4)的外侧、外侧混凝土支撑(5)的外侧分别布置预制反压块反压易拆模板体系,在每个十字臂中的内侧混凝土支撑(4)的内侧、外侧混凝土支撑(5)的内侧、腰梁(3)的内侧、混凝土斜支撑(6)的两侧分别布置定型化支模体系,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1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