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0708.5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6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裴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源直达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9;A01G18/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欣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4 | 代理人: | 王阳虹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球盖菇 大棚 室内 栽培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所述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种植环境;起垄垄底强化;壤料混合;堆料发菌;间隔翻拌;接种辅料;发菌出菇管理;按期采菇,本发明中的生产方法有益效果是:防止垄底积水较多,将大球盖菇菌种泡坏,对大球盖菇进行浇水,浇水更加的均匀,防止有的地方浇的多及有的地方浇的少而造成生产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将发菌混合壤料用钢叉类工具从上至下将步骤四中的料堆翻腾抖散至另一侧场地,且逐层堆料,视干湿边浇水边抖散边逐层堆料,每隔2至3天对料堆进行翻拌,且进行2至3次的翻拌,有利于壤料上下均匀充分发酵,同时室内采用层架式栽培,充分利用空间,能够提高栽培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栽培方法,具体是一种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属于菌菇栽培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斐氏假黑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扁半球形至扁平,褐色至灰褐色或锈褐色,平滑或有纤毛状鳞片,干时表面有光泽,盖边缘初期内卷且附着菌幕残片。
在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垄与垄之间分布不合理会造成灌溉排水不便捷的问题,同时垄底过多的积水,会将大球盖菇菌种泡坏,在大棚栽培和室内栽培均会出现大球盖菇菌种泡坏的情况,同时在浇水方面,有的地方浇的多,有的地方浇的少,生产的不均匀等影响产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所述大球盖菇的大棚及室内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种植环境:分为大棚和室内种植;
步骤二、起垄垄底强化:层架式垄底的底部铺盖遮阳网或者是网布或密封底板但垄边不围或围后底部或侧边部有排水等装置,铺地式的,垄沟过道可略低于堆料垄底;
步骤三、壤料混合:将细化后的玉米棒料和辅料经搅拌设备混合搅拌,得到混合壤料;
步骤四、堆料发酵:采用逐层堆料边浇水的方式将全部混合壤料堆成堆状,且覆盖薄膜,发菌6天以上;
步骤五、间隔翻拌:用钢叉类工具从上至下将步骤四中的料堆翻腾抖散至另一侧场地,且逐层堆料,视干湿均匀程度边浇水边抖散边逐层堆料,每隔2至3天对料堆进行翻拌;
步骤六、接种辅料:将菌种以点种的放置接种在垄面上,完成后先后将混合壤料和肥沃疏松土壤逐层覆盖;
步骤七、发菌出菇管理;
步骤八、按期采菇。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种植环境为大棚种植,大棚为由一个大棚内设置1-2个小棚形成的多层大棚。
优选的,所述大棚种植的场地起垄方式为两种:第一种是长条垄,纵向,中间有走道,而第二种是横向短条垄,有横向走道和棚中长走道。
优选的,所述起垄垄底底面按照步骤二进行强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种植环境为室内种植,采用层架式栽培,将网板结构等置于层架每一层处作为垄底,按照步骤二对垄底进行强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七的发菌出菇管理中浇水采用导轨移动喷淋的方式进行均匀喷淋浇水,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走道或层架结构处安装相匹配的移动导轨,在移动导轨上安装驱动设备,且按照走道长度分段设置和层架结构的层数设置;
(2)将水泵安装在驱动设备上,位于喷淋泵出水端口的管体长度与垄面宽度一致,且管体上相间安装有3至4个雾化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源直达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州源直达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07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