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合成的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杀虫基因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8895.3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郎志宏;李圣彦;张明俊;韩庚辰;张杰;邓德芝;李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07K14/32;C12N15/84;A01H6/46;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合成 草地 夜蛾 毒力 杀虫 基因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人工合成的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杀虫基因及应用,以植物偏好的密码子优化苏云金芽胞杆菌的vip3Aa11基因,人工合成vip3Aa‑m3和vip3Aa‑m4基因,构建得到表达载体pBRI‑IRGT5901和表达载体pBRI‑IRGT590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化玉米自交系品种,获得了抗草地贪夜蛾的玉米转化事件,Vip3Aa蛋白表达量约在0.2~7.1μg/g鲜重之间,且转vip3Aa‑m3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表现出高杀虫活性,外源基因和抗虫性状可以稳定遗传至下一代,获得的抗虫转基因玉米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候选材料进行下一步抗草地贪夜蛾玉米的育种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人工合成的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的杀虫基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虫害是世界农作物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平均每年因此损失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美元以上。过去几十年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在为农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化学农药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人畜中毒、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在这些巨大的代价面前,全球都在寻找和开辟新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技术。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属鳞翅目,夜蛾科,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草地贪夜蛾于2016年1月首次入侵非洲(Goergen et al,2016,PLoSOne,11(10):e0165632),2018年5月入侵印度,两年间已在多个国家暴发虫灾;2019年在中国云南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入侵,国内入侵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由于其较强的迁飞能力和繁殖能力,将对玉米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产生极大威胁(郭井菲等,警惕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植物保护,2018,44(6):1-10;吴秋琳等,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植物保护,2019,45(2):1-6)。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它在形成芽胞的同时,能产生蛋白性质的伴胞晶体(parasporal crystal),对多种昆虫、线虫、螨类和原生动物具有特异性的杀虫活性(Schnepf et al,Bacillusthuringiensis and its pesticidal crystal proteins.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Biology Review,1998,62(3):775-806)。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ICPs)主要由cyt和cry基因编码。苏云金芽胞杆菌在营养生长期也会产生一类杀虫蛋白,并分泌到胞外,不形成晶体,称为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proteins,VIP),营养期杀虫蛋白杀虫过程与晶体蛋白类似,即在昆虫中肠首先溶解,成为原毒素,之后被肠道蛋白酶降解为具有专一活性的毒素,与中肠上特异的受体进行结合(PigottEllar,Role of receptors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stal toxinactivity.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2007,71(2):255–281),导致昆虫死亡。营养期杀虫蛋白与杀虫晶体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不高,在中肠结合的受体蛋白也不相同(Lee et al,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 Vip3A differs from that of Cry1Abδ-endotoxin.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3,69(8):4648-4657)。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因而Bt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8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