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7555.9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义;游志浪;裴万胜;赖远明;白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33;C09D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严诚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色 红外 反射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沥青路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涂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35‑50%的环氧树脂,35‑50%的固化剂以及5‑25%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其中,功能性纳米材料为纳米氧化铜。该涂层由于纳米氧化铜的使用,可保证其外观呈现深色,从而保证涂覆于沥青路面后,不会影响沥青路面原本的深色状态,从而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纳米氧化铜的加入,可显著地降低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减少沥青路面的高温车辙病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亦可在多年冻土区有着降温效果,起到保护沥青路面下伏多年冻土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路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由于其黑色的表面,其对太阳辐射有着极强的吸收能力,吸收率可达0.85-0.95,是一种典型的吸热材料。沥青路面极强的太阳能辐射吸收能力导致了其过高的表面温度,高于普通的混凝土路面和砂砾石路面。相应也诱发了一系列由路面温度过高而引起的问题,特别是车辙病害和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即,夏季时候,沥青路面对太阳辐射的持续吸收,使大量热量存储在沥青路面,在城市地区沥青路面表面温度最高可达到60℃以上,直接诱发了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并且由于沥青路面在城市地区的大量铺设,其积蓄的大量热量会释放到空气中,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另外,在多年冻土地区(例如青藏高原、北极地区)沥青路面也有大量的应用,其吸收的大量太阳辐射会加热其下部的多年冻土,引起多年冻土的升温或融化,导致路基失稳,威胁行车安全。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该涂层由于纳米氧化铜的使用,可保证其外观呈现深色,从而保证涂覆于沥青路面后,不会影响沥青路面原本的深色状态,以避免使用浅色涂层(如白色涂层)而会导致司机的“目眩现象”,从而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纳米氧化铜的加入,可显著地降低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减少沥青路面的高温车辙病害,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亦可在多年冻土区有着降温效果,起到保护沥青路面下伏多年冻土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的制备方法,其通过简单的搅拌混合即可得到上述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因此,其具有生产和加工效率高,对加工环境要求低的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通过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
35-50%的环氧树脂,35-50%的固化剂以及5-25%的功能性纳米材料;
其中,功能性纳米材料为纳米氧化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具有第一配方;其中,在第一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6.6%,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46.6%,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8%。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二配方;其中,在第二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3.6%,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43.6%,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2.8%。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三配方;其中,在第三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1.0%,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41.0%,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8.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四配方;其中,在第四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38.7.0%,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8.7%,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2.6%。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纳米氧化铜为片状纳米氧化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7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