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充电器的控制导频唤醒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6923.8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2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阿德里亚·马科斯帕斯托尔;阿尔贝托·马丁内斯拉米雷斯;安东尼·阿默诺斯穆尔特拉;埃德加·扎西诺安德烈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53/20;B60L5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姜晓霞;杨明钊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充电器 控制 唤醒 电路 | ||
本申请公开了车载充电器的控制导频唤醒电路。用于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器(OBC)包括充电单元、控制器和控制导频(CP)唤醒电路。充电单元可操作用于从EVSE接收能量,用于给车辆的牵引电池充电。控制器在唤醒时可以控制充电单元以利用来自EVSE的能量给电池充电。CP唤醒电路从EVSE接收控制导频(CP)信号,当控制器睡眠时检测CP信号的当前状态的变化,并且响应于CP信号的当前状态改变为新状态而生成用于唤醒控制器的唤醒信号。CP唤醒电路包括用于检测CP信号的当前状态到第一/第二新状态的变化的第一/第二检测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唤醒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器(OBC)的控制导频唤醒电路。
背景
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器(OBC)用于给车辆的牵引电池充电。在一个变形中,OBC将从连接到电网的电动车辆供电设备(EVSE)接收的电功率转换成DC电功率,并用DC电功率给电池充电。在另一种变形中,OBC使电池能够利用从EVSE接收的DC电功率直接充电。
概述
用于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器(OBC)包括充电单元、控制器和控制导频唤醒电路。充电单元可操作来从电动车辆供电设备(EVSE)接收能量,用于给电动车辆的牵引电池充电。控制器可操作为在睡眠模式中或在唤醒模式中。控制器在唤醒模式中被配置成控制充电单元以利用来自EVSE的能量给牵引电池充电。控制导频唤醒电路被配置为从EVSE接收控制导频信号,当控制器在睡眠模式中时检测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的变化,并且响应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改变为新状态而生成用于唤醒控制器的唤醒信号。充电单元可以包括下列项中的至少一个:(i)可操作用于将从EVSE接收的能量转换成用于给牵引电池充电的可用形式的电力装置,和(ii)可操作用于将从EVSE接收的能量直接传送到牵引电池的继电器。
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控制导频唤醒电路包括可用于检测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到第一新状态的变化的第一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以及可用于检测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到第二新状态的变化的第二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第一和第二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具有相同种类的电子部件。控制导频唤醒电路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所共有的接触监控电路。
第一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的电子部件包括第一电容器。接触监控电路可操作来周期性地向第一电容器注入电流脉冲,用于给第一电容器充电。第一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的电子部件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电容器在接收到电流脉冲之后当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保持不变时放电,并且在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从当前状态改变到第一新状态之后在接收到一个或更多个电流脉冲时充电到具有大于阈值的电压。接触监控电路进一步可操作来响应于第一电容器的电压由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改变到第一新状态而变得大于阈值来生成用于唤醒控制器的唤醒信号。
第二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的电子部件包括第二电容器。接触监控电路可操作来周期性地向第二电容器注入电流脉冲,用于给第二电容器充电。第二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的电子部件被布置成使得第二电容器在接收到电流脉冲之后当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保持不变时放电,并且在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从当前状态改变到第二新状态之后在接收到一个或更多个电流脉冲时充电到具有大于阈值的电压。接触监控电路进一步可操作来响应于第二电容器的电压由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改变到第二新状态而变得大于阈值来生成用于唤醒控制器的唤醒信号。
第一和第二控制导频状态变化检测器电路都可用于检测控制导频信号的当前状态到第三新状态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尔公司,未经李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6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