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发射筒强电磁脉冲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6464.3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5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李伟;王富强;郭文卿;边永亮;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F1/00 | 分类号: | F41F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3003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发射 电磁 脉冲 防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发射筒电磁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发射筒强电磁脉冲防护方法。防护方法包括筒体结构屏蔽增强与筒体孔口缝隙防护两部分,筒体结构包括使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基底以及在基底外侧依次铺设的夹芯层与外蒙皮层,外蒙皮层包括碳纤维和带孔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至少设置有两层且两层金属丝网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筒体孔口缝隙防护包括筒体前后两侧端面上和筒体开口位置分别设置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为镀镍碳纤维材料,保证良好电连接。本发明设计巧妙,构思新颖,从根本上解决复合材料发射筒电磁防护能力低、防护措施零散的问题,综合实现复合材料发射筒抗强电磁干扰能力,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射筒电磁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发射筒强电磁脉冲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各种高科技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各种电磁辐射体如雷达、通信、导航等辐射源的功率越来越大,数量成倍地增加,频谱越来越宽,加之强电磁辐射干扰机、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等电磁能量武器的出现,战场电磁环境日益恶劣。高功率电磁环境可造成导弹干扰、损毁等不同危害,严重影响导弹的作战效能。
现有技术中通常对复合材料发射筒的设计改进不涉及评估步骤,不能针对性的对发射筒电磁防护的薄弱点,进行量化的改进,同时也未有从整体上进行改进,例如对发射筒前、后端框、开口等位置的电磁防护设计,因而导致发射筒整体的电磁磁防护能力偏低,不能有效保证弹体在贮存、运输及发射过程中的正常工作。
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结合“复合材料发射筒电磁耦合特性仿真技术、复合材料电磁增强型工艺技术和发射筒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对导弹发射筒进行了屏蔽材料层和结构的重新设计,整体提升了导弹发射筒整体电磁防护的能力,保证弹体在贮存、运输及发射过程中正常工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材料发射筒强电磁脉冲防护方法,发射筒包括筒体、筒体前端连接的盖体与筒体后端的安装基座,防护方法包括筒体结构屏蔽增强与筒体孔口缝隙防护两部分,筒体结构包括使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基底以及在基底外侧依次铺设的夹芯层与外蒙皮层,外蒙皮层包括碳纤维和带孔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至少设置有两层且两层金属丝网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筒体孔口缝隙防护包括筒体前后两侧端面上和筒体开口位置分别设置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为镀镍碳纤维材料,保证良好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芯层为聚氨酯泡沫塑料。
优选地,所述外蒙皮层为纯碳纤维材料、金属镍网和镀镍碳纤维材料依次迭代铺设,最外侧的两层材料均为纯碳纤维。
优选地,两层金属镍网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mm±0.5mm,两层镀镍碳纤维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mm±0.5mm。
优选地,所述封闭部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涂敷屏蔽涂料并设置有D型导电橡胶条。
优选地,所述筒体与安装基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螺栓安装前涂覆导电胶。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后端靠近安装基座的位置设置有端框,所述端框通过柱销连接至筒体,柱销安装前应先涂覆导电胶,保证柱销与柱销孔间隙紧密填充导电胶。
优选地,所述筒体上开设有圆形开口,从外部接入金属连接件,开口处采用为镀镍碳纤维材料制备,保证良好电连接。
优选地,圆形开口处设置有安装法兰,法兰框上压装导电橡胶衬垫,接触面涂覆屏蔽涂料。
优选地,所述筒体上开设有方形开口,从内部接入金属连接件,开口处采用为镀镍碳纤维材料制备,保证良好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6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