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M正向设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6030.3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2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晓峰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m 正向 设计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适用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BIM正向设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并运行第一BIM结构模型,以得到第一BIM结构模型中各BIM构件及其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对应BIM构件的名称和应用领域两个分项数据;根据所述BIM构件的属性信息将所述BIM构件以通用格式分类保存在BIM构件库中;从BIM构件库中导出与用户需求契合度大于预设值的多个目标BIM构件,导入任务书细节和技术标准,接受用户对所述目标BIM构件进行的编辑和修改,装配得到第二BIM结构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打破了现有不同版本存在不能兼容的壁垒,解决了现有技术BIM正向设计困难、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IM正向设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对一个设施的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方式。作为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传统项目中大家是对着施工图纸施工,即便是要建模也是对着施工图建模,这个过程就叫做“翻模”,造成上述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现有的BIM种类繁多、不兼容,国内外的BIM与国内的BIM不仅不兼容,在施行标准上也存在差异,导致BIM在应用时的正向设计过程非常困难和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IM正向设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确定的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BIM正向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并运行第一BIM结构模型,以得到第一BIM结构模型中各BIM构件及其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对应BIM构件的名称和应用领域两个分项数据;
根据所述BIM构件的属性信息将所述BIM构件以通用格式分类保存在BIM构件库中;
从BIM构件库中导出与用户需求契合度大于预设值的多个目标BIM构件,导入任务书细节和技术标准,接受用户对所述目标BIM构件进行的编辑和修改,装配得到第二BIM结构模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获取并运行第一BIM结构模型,以得到第一BIM结构模型中各BIM构件及其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对应BIM构件的名称、尺寸标注和图层的步骤,具体包括:
识别第一BIM结构模型的格式后,运行所述第一BIM结构模型;
以BIM构件为基本单位打散所述第一BIM结构模型;
分析得到的每个所述BIM构件,以获取对应所述BIM构件的属性信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据所述BIM构件的属性信息将所述BIM构件以通用格式分类保存在BIM构件库中的步骤,具体包括:
为各个所述分项数据依次设置权重,按所述权重大小所对应的分项数据依次为BIM构件匹配分目录和隶属于分目录下的子目录;
接收到用户的保存指令后,以通用格式保存所述BIM构件至BIM构件库的对应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从BIM构件库中导出与用户需求契合度大于预设值的多个目标BIM构件,导入任务书细节和技术标准,接受用户对所述目标BIM构件进行的编辑和修改,装配得到第二BIM结构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需求,所述用户需求至少需要表征出所期望的BIM构件的属性信息;
根据表征出的用户所需求的BIM构件的属性信息,从BIM构件库中检索对应的BIM构件,按照契合度大小降序排列,契合度最高的即为目标BIM构件,直至获取用户所需求的全部目标BIM构件;
导入任务书细节和技术标准,进入对目标BIM构件的编辑界面,接受用户对所述目标BIM构件进行的编辑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晓峰,未经马晓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6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