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柔性机械结构的类同步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5798.9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邹宏新;王文海;詹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5/023 | 分类号: | H01S5/023;H01S5/02253;H01S5/14 |
代理公司: |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 代理人: | 王文惠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柔性 机械 结构 类同 调谐 半导体激光器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激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类同步调谐光栅反馈式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本发明由激光器外壳、激光器外底板、激光器内盖、激光器内底板、控制器接口、控温陶瓷、热敏电阻、输出窗口、激光二极管压环、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卡座、准直透镜卡座、准直透镜、反射光栅或直角棱镜、柔性机械结构支架、压电陶瓷、压电陶瓷安装套、高反镜构成;在普通外腔式半导体激光器的基础上,使用了柔性机械结构支架搭载着反射光栅或直角棱镜,不仅能够满足其围绕最佳调谐点旋转,从而满足无跳模调谐条件,实现大范围无跳模调谐,还能够缩小激光器的外形尺寸、优化激光器的抗振性能,使其能满足一些特殊环境下如武器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同步调谐光栅反馈式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属于半导体激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栅反馈式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提供了廉价可靠的可调谐激光源。使用光栅作为外腔提供外部光反馈进入半导体的有源区,能够大为改善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谱性能,获得了更窄的线宽、更高的光谱纯度和更宽的连续调谐范围,从而为高分辨率光谱学、量子精密测量、非线性光学和光纤传感等领域提供了理想的相干光源。
连续无跳模调谐范围是可调谐激光器的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如何增大连续无跳模调谐范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激光输出波长由激光谐振腔内的损耗谱与有源区的增益谱共同决定,而在光栅外腔的作用下,满足谐振腔驻波条件和光栅方程的激光纵模,由于有更低的损耗而更容易起振。如果有激光纵模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在腔内模式竞争中将压制其余模式起振从而实现单纵模输出。通过同时改变外腔腔长与光栅衍射角使其二者在光谱上的作用同步进动,在理论上能够实现激光器的超大范围无跳模调谐。
工程上通常使用的光栅外腔结构有Littrow和Littman两种,本质上都是利用了光栅的色散能力来实现纵模选择。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打在光栅上,通过调节光栅的衍射角,使得衍射光的指定模式的光作为光反馈射入激光二极管的有源区,以增强该模式的受激辐射,如果该模式同时满足谐振腔的驻波条件,则能够实现激光器的单模输出。此时再微调光栅的角度,这将改变衍射光波长与腔长,而腔长对应的驻波条件随之改变,如果腔长和光栅衍射角的进动不同步,就会出现激光器跳模,使得调谐性能大打折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精心选择光栅或直角棱镜的旋转点来实现。而这个最佳旋转点位于光栅平面与平行于二极管后端面延长线之间的交点,其位置距离其他光学元件比较远,如果采用传统的悬臂梁结构解决光栅围绕轴点旋转的问题,通常会因为使用长旋臂而导致结构不够紧凑或是过于复杂。另外,长旋臂对外界的振动非常敏感,会带来激光器波长抖动和线宽展宽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机械结构的类同步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柔性机械结构支架用以代替传统的悬臂梁结构支架,其能够模拟反射光栅或直角棱镜围绕虚拟轴点旋转,并且大大缩短了旋臂长度。本发明在保证激光器满足同步调谐条件,获得宽泛无跳模调谐性能的同时,也使得激光器外形小巧、结构紧凑,抗振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或其它环境恶劣的工业领域,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柔性机械结构的类同步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包括激光器外壳、激光器外底板、控制器接口、控温陶瓷、热敏电阻、输出窗口、激光二极管压环、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卡座、准直透镜卡座、准直透镜、反射光栅、柔性机械结构支架、压电陶瓷、压电陶瓷安装套、高反镜;
所述激光器外壳包含前板、后板、两块侧板、顶盖和激光器内底板,与输出窗口一起用于保护、隔离激光器内部光学元件,使内部光学元件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所述输出窗口是一片镀有相关激光波长增透膜的玻璃,对激光器起到防尘保护与隔离的作用;
所述控制器接口连接半导体激光器控制箱,将压电陶瓷驱动电压、激光二极管驱动电流、热敏电阻检测信号和控温陶瓷电压通过导线分别作用于压电陶瓷、激光二极管、热敏电阻和控温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5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