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CT系统的自主扫描方法、存储介质和CT扫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5641.6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7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凯;冯亚崇;吴小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96 | 代理人: | 刘菊兰 |
地址: | 211113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ct 系统 自主 扫描 方法 存储 介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CT扫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CT系统的自主扫描方法、存储介质和CT扫描装置。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相邻定位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图像的配准和位置校正,得到真实的定位像,计算出每个定位像扫描数据对应的几何位置,利用这些数据作为模板数据导引,为后续的CT扫描数据提供匹配的基准;且在CT扫描过程中,提取所有和定位像相同角度的投影数据,并和定位像的数据进行匹配,从而计算出当前扫描位置相对于病床的几何位置。本发明能够实现无专用导轨的移动CT系统的精确移动,并获得满足临床要求的CT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CT系统的自主扫描方法、存储介质和CT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CT医学成像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之后经过了长足的进步,扫描速度从开始要几分钟到现在的0.2秒。探测器排数也从开始的单排双排,到现在的64排,128排,甚至256排。这其中的变化不单单是系统硬件的升级换代,系统的图像重建技术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初期的CT系统由于只有一排探测器,所以X射线束是扇形束,所用到的重建技术也都是二维的扇形束重建技术。因为每次只能扫描一层,整个扫描需要很长的时间,后来多排CT引入就是为了加快扫描的速度,比如16排,32排的系统[1]。
通常的CT系统都必须是固定在地面上的,这给CT系统的使用带来了很大限制。因此,近年来推出了移动CT系统,整个CT系统能够自主移动,尤其是适合在重症监护室中使用。目前已经有三星的移动CT系统在医院中应用。和传统的固定CT系统不同的是,移动CT系统是通过自主移动的机架来实现对患者的扫描。通常采用步进或者螺旋扫描方式。步进扫描就是,机架扫描一圈,然后机架整体移动一定的距离。螺旋扫描方式就是在机架旋转的过程中,机架也在沿着病床的方向移动。
现有的系统需要特制的导轨,扫描范围有限,通常只有10-20cm左右,对于要求更大扫描移动范围的比如四肢的扫描30-50cm,导轨的方法不能使用。而且特制的导轨需要额外的成本,对机械加工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采用没有导轨限制的可移动CT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是没有了导轨的提供精确定位,机器的轨迹就很难保证。现有的图像重建技术,基于经典的重建理论,基于圆周扫描或者螺旋扫描。这些重建技术都是针对固定式CT系统,因此也就要求专用CT系统必须基于专用的导轨来实现精确的移动,对机械加工的精度,和工艺要求都比较高。如果移动CT系统中没有导轨的精确移动,基于传统CT算法会带来严重的伪影和几何失真。如果不对这些运动加以矫正就会带来严重的伪影和几何失真。
发明内容
技术目的:针对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CT系统的自主扫描方法,应用于移动CT系统中,进行连续螺旋扫描,并获得满足临床要求的CT图像。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CT系统的自主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对患者进行摆位,使用移动CT系统对患者进行扫描:
病床在扫描过程中保持静止状态,扫描机架停止旋转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1个或多个角度的定位像扫描;每个角度下,扫描机架沿病床方向移动,获得n个定位像的扫描数据;
(2)根据两个以上的定位像的扫描数据,利用图像配准算法计算扫描机架的运动误差;根据求出的运动误差参数,采用定位像重建方法,对投影数据进行位置修正、平移和旋转,然后把投影数据映射到旋转中心,并对投影数据进行加权滤波,得到消除了运动畸变的校正定位像;
(3)医生根据校正定位像选定扫描区域,扫描机架匀速旋转之后,继续沿病床方向移动并进行曝光,实现对患者的螺旋CT扫描,获得CT扫描数据;
(4)将步骤(3)中获得的与定位像角度相同的CT扫描数据,与步骤(1)获得的定位像的扫描数据进行配准计算,得出当前扫描机架的位置相对于病床的几何位置,修正扫描机架的运动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5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器材用电阻自动折弯装置
- 下一篇:深度学习全在焦显微图像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