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初雨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4887.1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4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易升泽;于忠金;俞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0;E03F5/14;E03F3/04;E03F1/00;B01D3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维冀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97 | 代理人: | 蔡鹏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系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初雨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利用城市河道两岸现有的排水明沟/盖板沟或在合适的位置新建排水明沟/盖板沟,于沟底布设相互连通的沉渣井与初雨净化井,解决初雨调蓄池、智能弃流井等初雨净化设施用地大、难以实施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初雨净化井连通地下相对透水地层,有效加快雨时地表径流的排泄速度,充分利用了自然界资源‑河道两岸中粗砂地层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造价成本,为其大范围推广提供了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初雨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大量城市面源污染物被雨水携带进入河道水体,造成河道水质的严重污染,降雨径流污染已成为仅次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第二大非点源污染。现有的各项海绵城市生态措施仍存在一定弊端,如传统植草沟,主要以自然渗水为目的,径流削减量很有限;而传统小型生态湿地主要设置在平坦开阔的地带或小区里,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蚊虫滋生,影响区域环境;雨水花园虽然景观效果较好,但是受城市用地限制也难以大范围推广;初雨调蓄池同样受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限制而难以广泛应用;智能弃流井建造成本高、维护费用也高,而且初雨弃流进污水系统后会降低污水系统的COD、BOD值,不利于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也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费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占地面积小、施工造价成本低的初雨净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雨净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初雨净化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且施工造价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初雨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现有排水明沟或盖板沟的底部布设沉渣井,在所述沉渣井的顶部安装第一滤网;
在现有排水明沟或盖板沟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沉渣井的一侧布设初雨净化井,在所述初雨净化井的下部井壁上开设多个连通地层的第一渗水孔;
在所述初雨净化井的内部安装初雨净化管,其中,所述初雨净化管的下部管壁上开设多个第二渗水孔;所述初雨净化管的内部填充有至少一种初雨净化材料;
在所述沉渣井与所述初雨净化管之间安装溢流管;
使用密封井盖封盖所述初雨净化井。
进一步地,所述在现有排水明沟或盖板沟的底部布设沉渣井,在所述沉渣井的顶部安装第一滤网还包括:
在所述沉渣井内部安装沉渣桶,其中所述沉渣桶的桶底壁上开设有第三渗水孔,所述沉渣桶的桶底壁包裹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在现有排水明沟或盖板沟的底部布设沉渣井,在所述沉渣井的顶部安装第一滤网还包括:
在所述沉渣井的底部安装第二滤网,其中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孔径,所述第二滤网包裹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沉渣井内部安装沉渣桶后还包括:
在所述沉渣井的井壁与所述沉渣桶的桶壁之间安装第一堵水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初雨净化井布设的深度范围依据中粗砂地层的埋深而定。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沉渣井与所述初雨净化管之间安装溢流管还包括:
在所述溢流管两端的管口分别安装第三滤网,所述第三滤网包裹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初雨净化井的内部安装初雨净化管还包括:
在所述初雨净化管的管壁与所述初雨净化井的井壁之间安装第二堵水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初雨净化材料采用土工布包裹。
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4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