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车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综合处理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03981.5 | 申请日: | 2021-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冯桂萍;施闻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F28D21/00;C02F1/52;C02F3/30;C02F1/72;C02F103/28;C02F103/30 |
| 代理公司: | 金华市婺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40 | 代理人: | 胡恩晗 |
| 地址: | 3220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车间 造纸 废水 印染 综合 处理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节能车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综合处理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将车间造纸废水进入第一混凝反应池、辅流式沉淀池、调节池、厌氧塔、第一好氧池、第一二级沉淀池、集水井、加药池、氧化反应池、终沉池;A2:将车间印染废水引入第二混凝反应池、平流式沉淀池、第二好氧池、第二二级沉淀池;经第二二级沉淀池沉淀后的废水引入步骤A1中的集水井与步骤A1中的废水混合进行后续处理;A3:进行污泥浓缩处理;A4:污泥干化处理;A5:将锅炉蒸汽余热热转换为电能;供电单元连接步骤A1至步骤A4中的用电模块;将转换的电力应用于造纸废水以及印染废水的处理;大大减小了废水处理所消耗的能源,达到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节能车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综合处理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节能降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其中,造纸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他也逐步成为资金、技术以及能源都较密集的基础原料工业,目前,我国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造纸企业,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造纸企业,由于原料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较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落后及污水设备不到位,造成造纸行业能耗大,污染严重,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蒸汽作为工作流体和热传导的介质广泛应用于造纸厂;蒸汽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在分配管网中热量的传递较为简单;然而,当蒸汽输出时,其温度点远远高于造纸厂所需蒸汽温度值,导致大量的热能浪费;其次,造纸厂在进行废水处理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如能将蒸汽余热应用于造纸废水处理中;则可大大降低造纸厂废水处理时消耗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节能车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综合处理工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节能车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综合处理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将车间造纸废水引入原调节池进行预调节,经预处理后的造纸废水依次进入第一混凝反应池、辅流式沉淀池、调节池、厌氧塔、第一好氧池、第一二级沉淀池、集水井、加药池、氧化反应池、终沉池进行处理后一部分水达标后排出,另一部分水回流至车间重复利用;
A2:将车间印染废水引入集水池,集水池中的水经提升泵依次进入第二混凝反应池、平流式沉淀池、第二好氧池、第二二级沉淀池;经第二二级沉淀池沉淀后的废水引入步骤A1中的集水井与步骤A1中的废水混合进行后续处理;
A3:将终沉池中的淤泥引入第一污泥浓缩池中;平流式沉淀池、第一二级沉淀池以及第二二级沉淀池中的淤泥引入第二污泥浓缩池中,进行污泥浓缩处理;
A4:将经污泥浓缩处理后的污泥引入污泥处理系统进一步干化处理;
A5:将锅炉蒸汽余热采用余热利用方法将蒸汽余热转换为电能,形成供电单元;供电单元连接步骤A1至步骤A4中的用电模块。
其中;第一混凝反应池、辅流式沉淀池、调节池、厌氧塔、第一好氧池、第一二级沉淀池、集水井、加药池、氧化反应池、终沉池;第二混凝反应池、平流式沉淀池、第二好氧池、第二二级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淤泥存储腔,所述淤泥存储腔内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呈L设置的料斗,料斗上设置有滤水孔。
优选的,所述余热利用方法通过余热利用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蒸汽锅炉中输出的蒸汽引流形成至少三个流道;包括第一蒸汽流道、第二蒸汽流道以及第三蒸汽流道;及将蒸汽锅炉中输出的高温烟气引流形成高温烟气流道;及将水箱中的水引出形成至少两个水流道;包括第一水流道和第二水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3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