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液转辙机用液压动力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3725.6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7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许可证;杨树仁;刘尚超;黄天新;孙晓勇;刘振华;陈昊;张凉;许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3/044;F15B21/041;F15B11/08;B61L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迎新;史光伟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辙机 液压 动力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液转辙机用液压动力单元,所述液压动力单元由泵阀组件、联轴器和电机构成。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内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泵阀组件联接;所述泵阀组件内包括油泵、箱体、进油组件、出油组件、溢流阀组件、注油过滤装置、油标尺和换向阀;所述换向阀采用三位四通阀,换向阀处于中间位时,油路处于导通状态;所述油泵采用单向出油方式。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可靠,实现了电机和泵阀组的高度集成化,整体的高度、长度尺寸较小,便于现场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或城市轨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液转辙机用液压动力单元。
背景技术
对于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对转辙设备空间尺寸具有严格的要求。现有电液转辙机的液压动力单元多采用双向泵,适应道岔的双向转换,油泵在长期使用后两个方向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在操作道岔转换时,两个方向的动作时间会有一定差异,对转换一致性有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液转辙机用液压动力单元,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外形尺寸小,通过换向阀实现了油泵单向旋转,可适应油缸双向动作的运动方式,同时实现了断电时油缸两端导通的油路原理。
所述电液转辙机用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泵阀组件、联轴器和电机。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内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泵阀组件联接,电机与泵阀组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三个部件之间相互联接固定形成液压动力单元。所述电机采用单向旋转方式。
所述泵阀组件包括油泵、箱体、进油组件、出油组件、溢流阀组件、注油过滤装置、油标尺和换向阀,各组件相互固定构成泵阀组件。泵阀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组件间采用通用接口连接,便于更换其中任意组件。
所述油泵整体安装固定在箱体内,油泵单向出油,通过所述换向阀控制高压油的方向。
所述进油组件布置在箱体一侧,靠近油泵的进油侧设置,进油组件包括进油接头、单向阀体、第一滤芯、进油螺栓和第一连接螺栓,所述进油接头是进油组件的安装基础,单向阀体固定在进油接头上,并固定第一滤芯,同时进油螺栓与箱体连接,第一连接螺栓与油泵连接。
所述出油组件布置在箱体另一侧,靠近油泵的出油侧设置,出油组件包括出油接头、第二滤芯、出油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所述出油接头是出油组件的安装基础,并固定第二滤芯,同时出油螺栓与箱体连接,第二连接螺栓与油泵连接。
所述进油组件与所述出油组件采用模块式连接方式,不用外部管路连接,便于更换拆装。
所述溢流阀组件布置在箱体外部且靠近出油侧设置,溢流阀组件包括溢流阀体和溢流阀,通过一个溢流阀控制液压系统的最大输出力,保证液压系统两个方向最大输出力没有偏差。溢流阀体是溢流阀组件的安装基础,并固定溢流阀。
所述注油过滤装置和油标尺布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注油过滤装置包括透气螺钉、过滤基体和第三滤芯,过滤基体是注油过滤装置的安装基础,并固定透气螺钉和第三滤芯。
所述换向阀采用三位四通结构的电磁换向阀,布置在箱体外部侧面且靠近油泵的出油侧设置,另外两个油路分别连接油缸的两端。通过对其阀芯的控制,可控制油泵的高压油分别进入油缸的两端,进而控制油缸的动作方向;在断电的情况下,换向阀处于中间位,油缸两端导通,可适应电液转辙机的手动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的电液转辙机用液压动力单元结构紧凑、简单可靠,实现了电机和泵阀组的高度集成化,整体高度、长度尺寸较小,便于现场应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3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