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系统车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1909.9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9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晖;师进;韦文;冯迎辰;孙启民;王啸阳;刘亦伟;胡莉丽;谢和欢;张鑫;刘洪强;欧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H04W4/44;H04W4/06;H04B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迎新;史光伟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系统 车载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电台SOC、接收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NSS)模块、车载C1无线通信单元,所述车载电台SOC用于进行基带信号处理、上层接口处理、系统管理;车载电台SOC分别与接收模块、GNSS模块、车载C1无线通信单元相通信;所述GNSS模块用于接收GNSS卫星信号获取的信息;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广播数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车载终端通过与400MHz地面基站、车载C1无线通信单元等设备实时进行信息交互,用于接收400MHz频点的基站广播的调车信息,提升铁路系统安全运行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列车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系统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既有线的列车行驶过程中,在车站附近时需要获取车站的调车数据。因技术限制,目前获取调车数据多采用车站调度人员与调车列车长语音通话,然后调车列车长将收到的调车信息向司机转告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不但通信效率低,时效性差、准确性低,而且还增加了列车对空间资源和工作人员的需求。
目前还有更高效安全的C2、C3列控系统。C2列控系统列车上有LKJ设备及配套车载ATP设备,通过与轨道电路系统配合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C3列控系统基于GSM-R通信系统(包括车载电台、基站、核心网等设备),并与既有干线线路系统叠加,建立实时的双向点对点加密通信,功能更丰富、实时性更强。但是如果采用将既有线改造为C2或C3列控系统的方案,虽然安全和可靠性更高,但需要建设整套的轨道电路系统或GSM-R通信系统,建设、运维成本高,施工难度高,此外需要对线上列车进行改造,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车载终端,属于C1列控系统的一部分,当列车经过车站时可以自动向列车广播调车信息,使得驾驶员可以直接获得车站调车中心的信息,取代人工通信,保障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并可将最高行驶速度提升至250km/h。
一种通信系统车载终端,包括车载电台SOC、接收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NSS)模块、车载C1无线通信单元,所述车载电台SOC用于进行基带信号处理、上层接口处理、系统管理;车载电台SOC分别与接收模块、GNSS模块、车载C1无线通信单元相通信;所述GNSS模块用于接收GNSS卫星信号获取的信息;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广播数据。
优化的,所述接收模块采用超外差接收机结构,射频信号先滤波放大、下变频调制到中频,再下变频调制到基带进行处理。
优化的,所述接收模块设置多路接收端硬件,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用功分器均分为多路输入给多路接收端,使得该车载终端可同时接收和处理相应数量的基站广播的数据。
优化的,还包括其他外设,所述其他外设包括RAM存储、ROM存储、本振振荡器、电源、外部接口。
优化的,所述车载终端可接收400MHz-430MHz频段的射频信号。
优化的,车载电台SOC包括ARM模块、FPGA模块、OCM接收-缓冲区、寄存器;
ARM模块包括上层接口、L2处理模块、L3处理模块、配置模块、LMT模块;
FPGA模块包括L1处理模块、配置、控制和状态接收模块、AGC算法模块、主控内核模块,所述ARM模块和FPGA模块通过OCM接收-缓冲区、寄存器相互连接。
优化的,所述L1处理模块从接收端获取数字基带I/Q数据,对数据进行解制和信道解码,并输出已接收的报文给OCM缓冲区;所述配置和控制、状态接收模块负责配置和控制接收端射频电路,以及负责接收前端射频电路异常状态上报;所述AGC算法模块负责调节射频电路中接收放大器的增益,并持续调节增益跟踪接收电平的变化;所述主控内核模块:负责协调底层硬件驱动以及内部、外部接口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19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