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的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0694.9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郉雅兰;熊刚毅;张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95 | 分类号: | H01M4/1395;H01M4/78;H01M4/66;H01M4/3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黄川;史继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碳基集 流体 金属 负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金属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的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包括步骤:首先对一维纳米材料和有机材料进行自组装,得到三维前驱体骨架材料;然后对三维前驱体骨架材料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制备得到对液态金属锂具有良好浸润性的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将金属锂加热到180℃~500℃,得到液态金属锂,使液态金属锂与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混合,待液态金属锂充分浸润后,自然冷却制成复合锂金属负极。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锂金属负极相比于锂片负极,能够大幅度抑制锂枝晶生长,缓解锂负极在沉积/剥离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实现了锂金属的长寿命和高稳定性的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金属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的锂金属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锂由于具有高理论容量(3860mAh/g)和低的电化学势(-3.04V),因此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存储体系中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如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然而,锂负极至今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相对体积的无限变大,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出现裂纹;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导致库伦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安全隐患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通常采用三种策略来提高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1)在电解液中加入电解质添加剂,用于形成更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和反应界面;(2)通过物理、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在金属锂表面制备机械缓冲层或离子扩散层,以保证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均匀沉积;(3)采用多孔导电集流体骨架去诱导锂离子的均匀沉积,同时限制锂的体积膨胀效应。尽管前两种方法可以稳定SEI膜并抑制锂树枝状晶体的生长,但锂的无限体积变化仍然存在。因此,多孔导电基质是限制锂的体积膨胀并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最佳选择。
对于三维多孔碳基集流体,向其直接灌注液态金属锂即可获得含有高含锂量的锂金属复合负极。但是大多数的碳基集流体都具有较差的亲锂性,金属锂无法快速且均匀的浸润骨架。因此,开发设计一种基于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的锂金属电池负极是锂金属电池大规模商业化的必经之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的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本方法通过各种前驱体材料(包含一维纳米材料和有机材料)的自组装,经过碳化后形成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最后与液态金属锂实现快速、均匀的浸润,获得高含锂量的锂金属负极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的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一维纳米材料和有机材料进行自组装,得到三维前驱体骨架材料;
2)对所述三维前驱体骨架材料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制备得到对液态金属锂具有良好浸润性的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
3)将金属锂加热到180℃~500℃,得到液态金属锂,使所述液态金属锂与所述亲锂三维碳基集流体混合,待所述液态金属锂充分浸润后,自然冷却制成复合锂金属负极。优选地,金属锂在所述复合锂金属负极中的质量分数为75%~9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一维纳米材料为一维生物质纳米材料、一维碳纳米材料、一维无机纳米材料和一维金属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生物质纳米材料为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纳米纤丝化甲壳素、竹纤维、细菌纤维素、TEMPO氧化细菌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碳纳米材料为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羟基化碳纳米管、羧基化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无机纳米材料为硅纳米线、锗纳米线、二氧化硅纳米线和氧化锡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金属纳米材料为铜纳米线、银纳米线、铁纳米线、钴纳米线、铅纳米线、锑纳米线和锌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0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容积可调式智能化烧结窑炉
- 下一篇:双瓣旋启式底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