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0134.3 | 申请日: | 2021-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谭世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631 | 分类号: | H04L41/0631;H04L41/0604;H04L41/069;H04L41/12;H02J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吕响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网络 监控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包括:通信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和网络监控模块。本发明的一种通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更加快速、高效和智能地处理电网故障异常,提升了电网设备通信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联动管理电网的网络拓扑,对电网建设提出了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监控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电网进入了建设统一智能电网的新的发展阶段,“大运行”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变电站向智能化无人值守方向不断发展。
接入调控机构实现集中监控的变电站、电网设备及告警信息数量持续增加,对调控专业准确掌握现场设备运行情况、管理设备之间的通信、快速响应电网设备故障、及时恢复电网运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一种通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包括:通信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和网络监控模块;其中。
所述通信管理模块配置双通信网关机并列运行,与调度端数据传输通过2台通信网关机分别各通过1路通道建立通信连接。其中两台通信网关机在并列运行的情况下采集站内二次装置信号,并各自独立与调度端进行通信。调度端以其中1台通信网关机作为数据源头,并将该台通信网关机作为主设备,另一台通信网关机作为备用设备,当需要进行设备升级时,首先对作为备用设备的通信网关机进行配置,配置结束后将调控主站系统切换到该备用设备,并在进行有关信号测试、验收,确认该备用的通信网关机工作正常后才能配置另外一台作为主设备的通信网关机。
另外,所述通信管理模块既能与变电站侧的间隔层装置进行通信,也能与调度端调控主站系统通信。同事,还能与其他子系统进行通信和数据共享,所述其他子系统包括直流系统、消弧线圈控制系统、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等。所述通信管理模块根据监控信息转发表,对变电站侧的所有采集信息进行筛选,选择集中监控中心需要的信息进行上传和下达。
对于以浮点数形式上送调度端遥测数据的变电站,一旦某条线路电流互感器变比变动,通信管理模块就重新进行有关遥测点系数设置,同时,所述通信管理模块对采集到的多个遥信进行合并处理,最终以一个遥信点上送调控主站系统。所述合并处理包括对所有间隔事故总信号进行“或”处理,生成全站事故总信号;对装置故障和装置通信中断信号进行“或”处理,生成装置异常信号。全站事故总信号由通信网关机生成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应自动复归,与全站事故总信号相关联的间隔事故总信号则由调控人员远方复归或者运维人员现场复归。其中,在电压大于0时,通信网关机的遥测死区小于等于0.2%。
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用于。
初始化节点数组和支路数组,将数组内容清空;通过在内存中导入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电源、负荷节点和馈线段,得到需要查找的全部节点数;做网络关联表存入拓扑元素,并将网络关联表读入内存数组进行标注;输出标注后的网络关联表,并根据标注后的网络关联表计算母线形成。
所述输出标注后的网络关联表,并根据标注后的网络关联表计算母线形成,包括。
a.初始化,将所有的节点都设为未处理;从输出结果中的电源点开始进行查找,将第一个计算母线设为1;每向下查找到一个节点时,就给这个节点赋予一个初始计算母线ID。
b.循环网络关联表;将扩展堆栈清空,从网络关联表取一个节点;如果该节点未处理,则将节点存入扩展堆栈。
c.在扩展堆栈中取一个节点,将节点标记为已处理,将新的计算母线ID赋给该节点;并且计算母线ID自增。
d.在网络关联表中找到所有和该节点连接的支路,以该节点为支路的本级节点,取其中的一条支路进行节点扩展。
e.找到支路的旁路节点,如果旁路已处理,转d,否则转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中南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0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