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93845.3 | 申请日: | 2020-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1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健吾;细江晃久;小林优斗;越智祐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11/06;H01B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信号 传送 线缆 | ||
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具有:绝缘层,其沿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信号线,其沿长度方向延伸,埋设于绝缘层的内部;中间层,其将绝缘层的外周面包覆;屏蔽部;以及触媒颗粒。屏蔽部具有将中间层的外周面包覆的非电解镀层。触媒颗粒分散于中间层和非电解镀层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6451号公报)记载有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具有绝缘层、一对信号线和非电解镀层。一对信号线埋设于绝缘层的内部。非电解镀层形成于绝缘层的外周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64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具有:绝缘层,其沿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信号线,其沿长度方向延伸,埋设于绝缘层的内部;中间层,其将绝缘层的外周面包覆;屏蔽部;以及触媒颗粒。屏蔽部具有将中间层的外周面包覆的非电解镀层。触媒颗粒分散于中间层和非电解镀层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10的斜视图。
图2A是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10的剖视图。
图2B是中间层40和非电解镀层51的界面附近的图2A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10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4是在准备工序S1准备的处理对象部件10A的剖视图。
图5是进行了中间层形成工序S2后的处理对象部件10A的剖视图。
图6是进行了触媒颗粒配置工序S3后的处理对象部件10A的剖视图。
图7是进行了非电解镀工序S4后的处理对象部件10A的剖视图。
图8是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70的中间层40和非电解镀层51的界面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9A是表示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70的衰减特性的曲线图。
图9B是表示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10的衰减特性的曲线图。
图10是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80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绝缘层的外周面通过蚀刻而被粗糙化。由此,得到绝缘层和非电解镀层之间的锚固效应,由此确保了绝缘层和非电解镀层之间的密接性。
但是,由于通过蚀刻将绝缘层的外周面均匀地粗糙化,因此在蚀刻后的绝缘层的外周面周期性地存在微小的凹凸。该周期性地存在的微小的凹凸在30GHz以上的高频区域成为使衰减特性恶化的原因。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不使高频区域的衰减特性恶化就能够确保非电解镀层的密接性的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能够抑制高频区域的衰减特性的恶化,并且确保非电解镀层的密接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
(1)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具有:绝缘层,其沿差动信号传送用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信号线,其沿长度方向延伸,埋设于绝缘层的内部;中间层,其将绝缘层的外周面包覆;屏蔽部;以及触媒颗粒。屏蔽部具有将中间层的外周面包覆的非电解镀层。触媒颗粒分散于中间层和非电解镀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93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