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肺部疾病检测中的辅助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93072.9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1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A·C·格雷;B·拉比茨克;A·萨芬;H·迭达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耳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6H30/40 | 分类号: | G16H30/40;G16H50/30;G16H50/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孙占华;郑建晖 |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肺部 疾病 检测 中的 辅助 设备 | ||
1.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
-输入装置
-控制和计算装置
-输出装置
其中控制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促使输入装置接收与重症监护患者相关的患者数据,其中患者数据至少包含以下患者数据:
ο重症监护患者的胸部的多个放射学图像,其中放射学图像显示不同时间的胸部,以及
ο与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参数相关的多个生命数据,其中生命数据详述了与不同时间的生命参数相关的值,
其中控制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将所接收的患者数据提供给人工神经网络,
ο其中人工神经网络包含至少三个子网络:第一子网络、第二子网络和第三子网络,
ο其中第一子网络包含第一输入层,其中第二子网络包含第二输入层,其中第三子网络包含输出层,并且其中第一子网络和第二子网络合并在第三子网络中,
ο其中将多个放射学图像提供给第一输入层,并且将多个生命数据提供给第二输入层,
ο其中第一子网络被配置为给每个放射学图像生成时间相关的图像描述符,
ο其中第二子网络被配置为从生命数据生成时间相关的生命数据描述符,
ο其中将时间相关的图像描述符和时间相关的生命数据描述符提供给人工神经网络中包含反馈神经元的层,
ο其中已经使用参考数据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以基于患者数据计算ARDS指标值,并经由输出层输出ARDS指标值,
其中控制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从所述人工神经网络接收ARDS指标值,
其中控制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将ARDS指标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以及
其中控制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如果ARDS指标值以定义的方式偏离阈值,则促使输出装置输出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放射学图像包含重症监护患者胸部的至少三张X射线照片,其中至少一张X射线照片是在过去12小时内产生的,优选地在过去3小时内。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生命参数选自以下组: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吸入氧分数、氧合指数和/或血液pH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促使输入装置接收与重症监护患者相关的进一步的患者数据,其中所述进一步的患者数据选自以下组:重症监护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现有疾病和/或先前疾病,其中,控制和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将接收的患者数据提供给人工神经网络,其中人工神经网络包含一个第一子网络、两个第二子网络和一个第三子网络,其中第一子网络包含第一输入层,其中一个第二子网络包含第二输入层,其中另一个第二子网络包含第三输入层,其中第三子网络包含输出层,其中第一子网络和第二子网络合并在第三子网络中,其中将进一步的患者数据提供给第三输入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通知包含待由医师或医院工作人员采取的推荐措施,以防止重症监护患者的健康状态恶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系统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生命参数来监视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的重症监护患者的健康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系统可以访问其中存储了一些患者数据的至少一个医院数据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系统被配置为每当有新定义的患者数据可用时,计算新的ARDS指标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第一子网络是CNN或包含CNN和/或其中第三子网络是RNN或包含RNN。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第二子网络是后接自编码器的RN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耳公司,未经拜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930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壁碳纳米管膜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三流体板热交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