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注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92593.2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5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洛;成知原;罗德烈;李承勋;李正珉;郑宇蓝;金甲洙;朴珞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昴星;三星生命公益财团 |
主分类号: | A61M39/02 | 分类号: | A61M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注入 装置 | ||
公开一种移植固定在患者的头盖骨及头皮之间并用于注入药物的药物注入装置。该公开的药物注入装置包括:本体,其和头盖骨相接并移植固定,形成有内部孔;本体固定部,其形成有和本体相邻的内部孔,以和本体相面对的形式结合固定并紧固连接;可动部,其位于本体和本体固定部之间,在中央形成有药物注入孔,能够向目标地点转换方向;密封部,其以对可动部的药物注入孔进行密封的形式设置,供用于注射药物的注射针插入;可动盖部,其位于密封部上部,对可动部进行密封固定,以防止密封部从外部分离脱离的形式进行阻断,并对药物注入装置移植位置进行识别,引导反复用药地点;以及至少两个紧固连接部件,其用于将本体上部及本体固定部上部紧固连接于头盖骨,本体包括位于头盖骨上部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支撑部的外径小于本体固定部的外径,大于可动部的外径,并以与本体固定部相邻的形式结合,使得可动部收容及固定于本体内部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注入装置,通过在具有肥胖、脑卒中、脊椎神经、痴呆等脑神经疾病的患者的头盖骨长期设置用于反复投入药物的脑内药物注入装置,由此可以用药于更加准确的位置。
背景技术
最近,使得生活质量下降的疾病,尤其使得社会经济费用增加的脑相关疾病成为许多社会性议题。脑相关疾病,例如,退行性大脑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脑肿瘤及脑卒中、肥胖、脑中风、脊椎神经等每年都在增加。患有脑疾病的末期癌症及患有慢性痛症的患者的情况,需要通过持续、反复的投入及服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并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等退行性脑疾病或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等精神疾病的痴呆患者的情况,为了使得治疗效果极大化,有必要持续并反复地用药化学药物、干细胞等治疗剂。
目前为了提高脑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大多使用在持续的时间通过反复口服及静脉用药进行治疗的方法。但是,现有的方法的局限在于,在消化器官变弱的情况,可能本身难以服用药物,可能因治疗剂的全身性循环诱发副作用,并且因入院治疗和用药治疗剂等导致的患者的身体疼痛和经济负担也很大。
另外,直接在脑部用药的方法,其效果优于现有方法,另一方面优点在于,几乎没有因药物的全身性循环导致的副作用。脑内直接用药方法,例如,痴呆疾病患者的情况,可以向海马体(Hippocampus)即目标地点直接用药化学药物、干细胞等治疗剂进行治疗。但是难点在于,以脑为目标的药物必须要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而且,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有必要反复用药于准确的目标地点。
因此,现有技术开发了长时间移植于脑并反复用药于准确的目标地点的药物注入装置。但是,引导管的位置不同或只向一个方向插入,从而无法重新向准确的位置投入药物,所以具有手术的准确度降低的局限。尤其,局限在于,反复用药于脑实质内等病灶时,引导管的准确度降低,需要反复进行药物注入装置移植手术的情况,患者的经济费用负担增加,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药物注入装置,其能够直接注入脑内,除了治疗痴呆外,还用于治疗肥胖、脑中风、脊椎神经等脑疾病,使得药物注入装置的引导管精准地位于和病灶即目标地点接近的地方,以中心轴为基准能够转换方向。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注入装置,反复投入药物时,即使没有经过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切开移植的部位,也可容易识别移植位置,并向该位置反复投入药物。
而且,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注入装置,用密封部及可动盖部对头盖骨的外部和脑实质内部进行双重阻断,从而防止因反复用药导致的药物逆流及外部污染物质的侵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昴星;三星生命公益财团,未经昴星;三星生命公益财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92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