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各向异性聚合物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92110.9 | 申请日: | 202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6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A·J·欧德基克;T·马尔霍特拉;L·R·迪亚兹;叶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平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B29C55/10;B29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丁君军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各向异性 聚合物 薄膜 | ||
1.一种聚合物层,包括:
第一面内折射率,沿所述聚合物层的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面内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沿所述聚合物层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第三折射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以及
多个褶皱,沿所述聚合物层的表面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和所述第二面内折射率之间的差至少约为0.05,并且所述第三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面内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层,
其中所述第三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层,
具有至少约为5cm的长度和至少约为5cm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层,
其中所述褶皱具有至少约为10微米的平均高度,或
其中所述褶皱具有至少约为3的纵横比(α),或
其中褶皱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5.一种反射偏振器,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偏振器,还包括直接覆盖在所述聚合物层上的第二聚合物层,所述第二聚合物层具有基本上不同于所述聚合物层的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的第一面内折射率,并且具有基本上等于所述聚合物层的所述第二面内折射率的第二面内折射率。
7.一种反射偏振器,包括交替的初级聚合物层和次级聚合物层的堆叠,其中每个初级聚合物层包括:
第一面内折射率;
第二面内折射率,与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正交并且小于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以及
第三折射率,沿与所述初级聚合物层的主表面正交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和所述第二面内折射率之间的差至少约为0.05,并且所述第三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并且每个次级聚合物层包括:
第一面内折射率,基本上不同于每个初级聚合物层的所述第一面内折射率;以及
第二面内折射率,基本上等于每个初级聚合物层的所述第二面内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偏振器,
其中每个第一聚合物层和每个第二聚合物层具有从约10nm到约200nm范围内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偏振器,
其中所述交替的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中的第一对比所述交替的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中的相邻第二对薄,或
其中更薄的所述交替的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中的每个连续对比所述交替的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中的重叠对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偏振器,
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沿共同轴线屈曲,或
其中所述交替的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的堆叠具有小于约5微米的厚度。
11.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偏振器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临近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的堆叠的表面的发光二极管的阵列,
其中可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阵列与所述初级聚合物层和次级聚合物层的堆叠的所述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约5微米。
12.一种方法,包括:
沿加工方向传送聚合物薄膜,同时在横向于所述加工方向并且正交于所述加工方向的方向上,向所述聚合物薄膜施加面内张应力;以及
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拉伸所述聚合物薄膜,同时允许所述聚合物薄膜在所述加工方向上收缩并且在所述聚合物薄膜中形成褶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褶皱具有从约10微米到约300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平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元平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921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