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90340.1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细川誉史;野中太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2;H01M10/0583;H01M50/4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和负极借助分隔件层叠而成的电极体。分隔件包含第1层、和热收缩率比第1层小的第2层,并且该分隔件具有形成为筒状且构成电极体的最外面的筒状部。在构成电极体的最外面的分隔件的筒状部的至少轴向一端部上,从电极体的层叠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地贴附有按压该轴向一端部的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次电池在各种场合的需求正在提高。其中,使用非水电解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能得到高能量密度,因此在车载用途、蓄电用途、各种电子设备等中被广泛使用。二次电池具备包含正极、负极、及分隔件的电极体。电极体具有分隔件夹入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结构,由此防止正极和负极的接触。另外,提出了大量用于可靠地防止正极和负极的接触导致的内部短路的发生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正极和负极的层叠位置的偏移引起内部短路发生,提出了在分隔件的表面设置粘接层并对电极体进行热压接,从而使分隔件表面与电极表面粘接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2中,为了防止导电性的异物引起内部短路发生,提出了一种具备分隔件的二次电池,该分隔件是包含无机颗粒的多孔耐热层形成在基材表面而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561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49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不存在相对的电极的电极体的最外面上,电极也以电极的复合材料层不露出的方式被分隔件覆盖,但分隔件的端部会起翘,有时复合材料层的一部分会露出。电极体的最外面的电极复合材料层露出时,露出的部分会脱落而混入电极体内,有可能会顶破分隔件而发生微短路。特别是使用包含热收缩率不同的2种以上的层的分隔件、并经热压接工序制造电极体时,分隔件的端部的浮起、起翘会变大。
本公开的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和负极隔着分隔件层叠而成的电极体,前述分隔件包含第1层、和热收缩率比前述第1层小的第2层,并且前述分隔件具有形成为筒状且构成前述电极体的最外面的筒状部,在前述分隔件的前述筒状部的至少轴向一端部,从前述电极体的层叠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地贴附有按压该轴向一端部的带。
通过本公开的二次电池,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分隔件的端部起翘从而电极体的最外面露出电极的复合材料层。由此可以防止电极复合材料层的脱落导致的内部短路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二次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电极体的立体图。
图3为作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电极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起初便预想对以下例示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选择性地组合。
图1为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二次电池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构成二次电池10的电极体11的立体图。以下,例示出作为电极体11被收纳于方形的外装罐14的所谓的方形电池的二次电池10,但电池的外装体并不限定于外装罐14,例如也可以为由包含金属层及树脂层的层压片构成的外装体。另外,以下例示出多个正极和多个负极夹入分隔件结构层叠而成的层叠型的电极体11,但电极体也可以为卷绕型的电极体。
如图1及图2所示,二次电池10具备:正极20和负极30借助分隔件40层叠而成的电极体11、收纳电极体11的有底方筒状的外装罐14、和封堵外装罐14的开口部的封口板15。外装罐14为轴向一端开口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金属制容器,封口板15具有细长的矩形形状。外装罐14及封口板15例如由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90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