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膜片制造装置及细胞膜片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72410.0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9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堀武志;岩田博夫;黑泽修;谷叙孝;水田太郎;石原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株式会社水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2;C12M1/00;A61L27/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 地址: | 日本埼玉县和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膜片 制造 装置 | ||
本发明确保在培养基内细胞膜片的位置稳定的状态下容易地对细胞膜片两面进行观察。细胞膜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容器(20)以及可接触/分离地收纳于容器(20)中的支撑体单元(10),所述支撑体单元(10)具有网状膜片(2)以及将网状膜片(2)保持为从容器(20)的底面浮起的基座(3);支撑体单元(10)是以在培养基中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位置均固定的方式收纳于容器(20)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膜片制造装置及细胞膜片。
背景技术
目前,细胞膜片实际上被用作治疗烫伤部位时的皮肤膜片等。未来,细胞膜片还将被用作向心力衰竭患者移植的心肌细胞膜片或向糖尿病患者移植的胰岛细胞膜片,有望被应用到更多的患者身上。
另一方面,人们也正在尝试利用由多个细胞层构成的细胞膜片来重建与生物体内相类似的组织结构。因此也就认识到了三维配置细胞的细胞膜片制作方法的重要性。如果采用现有的、利用温度敏感性培养皿制作细胞膜片的方法进行制作之际,由于所制作的细胞膜片是脆的,所以处理困难的情况多(参照非专利文献1及2)。此外,要在培养皿上制作由多个细胞层(真皮层及表皮层)构成的细胞膜片时,由于成熟的表皮层会形成一种被称为紧密连接的屏障,所以有可能会阻碍对细胞膜片内部的营养供应。
另外,还提议有在非细胞性膜片状支撑体上制作细胞膜片的方法。但是,支撑体如果不与患部细胞融合,该方法就无法将支撑体裸露的一面与患部贴合。即,细胞膜片与患部的贴合面仅限于单面。将这种在成纤维细胞层(真皮层)上配置角质细胞层(表皮层)的细胞膜片贴合于患部时,如上所述贴合面受到限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移植细胞膜片时,需要将真皮层侧的面与患部粘附。
除此之外,关于其它制作细胞膜片的方法,还已知有在多孔膜(例如聚碳酸酯制多孔膜)上制作由多个细胞层构成的细胞膜片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3)。由该方法制作的细胞膜片有望经由多孔膜的孔向细胞供应营养,因此,和在培养皿上制作多层细胞膜片的情况相比,向细胞供应营养具有优势。但是,在多孔膜上制作细胞膜片时,由于所制作的细胞膜片与患部的贴合面也是单面,难以用于移植。因此,根据上述方法制作的细胞膜片主要用于化合物的透过性试验等。
提议有采用明胶、聚乳酸(PL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等纳米纤维膜片制作细胞膜片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4)。该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法制作由纳米纤维构成的膜片,然后在该膜片上培养细胞。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难以通过静电纺丝准确地控制各纳米纤维的配置。并且,由于该纳米纤维的不规则性问题,所制作的细胞膜片可能难以获得高再现性的结果。
另外,为了制作细胞膜片,还提议有采用微型网状膜片。关于采用微型网状膜片的方法,例如报告有(ⅰ)在微型网状膜片上培养细胞,制作二维细胞膜片的方法,以及(ⅱ)在微型网状膜片上培养iPS细胞,制作球状滋养层样细胞的方法等(参照专利文献1及2、以及非专利文献5)。作为采用该微型网状膜片培养细胞方法的应用,开发出了在微型网状膜片上培养株化肝细胞HepG2细胞制作三维细胞膜片的技术。相较于三维球体,该三维细胞膜片改善了细胞的部分功能,并且利于观察细胞及供应营养,这显示了其与流体装置的相容性优异(参照非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 2015/005349号小册子(2015年1月15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9-50773号公报(2019年4月4日公开)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Green H,Kehinde O,Thomas J.Growth of cultured humanepidermal cells into multiple epithelia suitable for grafting.Proc Natl AcadSci USA.1979;76(11):566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株式会社水田制作所,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株式会社水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72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