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9106.6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4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玉村周作;冈田幸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17/06 | 分类号: | C03B17/06;C03B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物品 制造 装置 以及 方法 | ||
在将熔融玻璃(Gm)从熔融炉(2)移送到成形装置(4)的移送装置(3)配备有对熔融玻璃(Gm)的状态进行调整的状态调整槽(7),状态调整槽(7)具备:筒状部(13),其中心轴线沿着上下方向且在上端具有开口部(16);以及盖体(21),其覆盖筒状部(13)的开口部(1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在将熔融玻璃从熔融炉移送到成形装置的移送装置配备的状态调整槽的改进。
背景技术
如公知那样,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具备从玻璃原料生成熔融玻璃的熔融炉、将熔融玻璃成形的成形装置、以及将从熔融炉流出的熔融玻璃移送到成形装置的移送装置。在移送装置从上游侧起依次配备例如澄清槽、搅拌槽、状态调整槽等。
澄清槽将从熔融炉流出的熔融玻璃中的气泡去除。搅拌槽利用搅拌器将熔融玻璃搅拌而均质化。状态调整槽在即将向成形装置供给熔融玻璃之前主要调整熔融玻璃的粘度、流量。
状态调整槽由于槽内的熔融玻璃的流动容易停滞,因此有可能在熔融玻璃的液面周边导致失透(结晶化)。针对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状态调整槽内的熔融玻璃的液面降低从而抑制失透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4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状态调整槽中,上端的开口部开放。该开口部发挥作为阻挡熔融玻璃的向下方的流动的柱塞的插入口的作用。另外,状态调整槽内的气体(主要是熔融玻璃气化而得到的蒸气)从开口部向外部放出。但是,在以往,实际情况是没有关注该放出的气体,就按照原样置之不理。这是出于在澄清槽中熔融玻璃中的泡的大部分被去除因此在状态调整槽中基于泡的气体的产生是微量的考虑。
本发明人等经过反复深刻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在利用成形装置成形熔融玻璃时,可能因从状态调整槽的开口部放出的气体而引起各种弊端。
若对该弊端的一例进行说明的话,在状态调整槽内的熔融玻璃中残存作为澄清剂的氧化锡等。当状态调整槽的上端的开口部开放时,由于残存的氧化锡等挥发,而可能导致在开口部附近的内表面附着挥发物。并且,开口部附近受到外部气体的影响而温度降低,因此成为挥发物容易液化或者固化而附着且也容易产生附着后的挥发物的凝聚等的状态。这些情况互相影响,附着于开口部附近的内表面的挥发物伴随时间经过而向熔融玻璃中落下并成为异物。其结果是,产生作为产品的玻璃物品的品质降低或产品成品率的恶化。
出于以上的观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避免可能由于在移送装置配备的状态调整槽的开口部开放而产生的弊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其在将熔融玻璃从熔融炉移送到成形装置的移送装置配备有对熔融玻璃的状态进行调整的状态调整槽,所述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调整槽具备:筒状部,其中心轴线沿着上下方向且在上端具有开口部;以及盖体,其覆盖所述筒状部的开口部。
根据该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特别是,在利用成形装置对熔融玻璃进行成形时,筒状部的开口部被盖体覆盖。因此,能够避免可能由于筒状部的开口部开放而产生的弊端。具体而言,即使在状态调整槽内的熔融玻璃中残存的氧化锡等挥发,筒状部的开口部附近也始终维持为高温,因此能够防止挥发物液化或者固化而附着于开口部附近的内表面的情况。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已附着的挥发物向熔融玻璃中落下而成为异物的情况。另外,由于自开口部的散热量大幅度减少,因此也能获得将熔融玻璃的液面附近的失透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以上的结果是,能够实现作为产品的玻璃物品的品质提高或产品成品率的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9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用于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交互式预测性控制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