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抽吸压力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80035300.7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5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简·普林斯;拉斯·费恩斯洛特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佛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9/08 | 分类号: | F25B9/08;F25B31/00;F25B39/02;F25B41/20;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陈明 |
| 地址: | 丹麦诺堡市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蒸气 压缩 系统 抽吸 压力 方法 | ||
披露了一种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1)的方法。蒸气压缩系统(1)包括喷射器(4),并且具有止回阀(11),该止回阀被布置在蒸发器(7)的出口(12)与压缩机单元(2)的入口(10)之间的制冷剂路径中,其方式为使得允许制冷剂从蒸发器(7)的出口(12)流向压缩机单元(2)的入口(10),同时防止流体从压缩机单元(2)的入口(10)流向蒸发器(7)的出口(12)。测量离开蒸发器(7)的制冷剂的压力P0,以及获得代表进入压缩机单元(2)的制冷剂的压力Psuc的值。将压力P0和压力Psuc与相应的参考压力值P0,ref和Psuc,ref进行比较。在ε0εsuc的情况下,其中ε0=P0‑P0,ref并且εsuc=Psuc‑Psuc,ref,基于P0控制压缩机单元(2),以及在εsucε0的情况下,基于Psuc控制压缩机单元(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包括喷射器的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压缩机单元,以便获得合适的抽吸压力。
背景技术
在一些蒸气压缩系统中,喷射器在制冷剂路径中被安排在相对于排热换热器处于下游的位置处。由此,离开排热换热器的制冷剂被供应至喷射器的初级入口。离开蒸气压缩系统的蒸发器的制冷剂可以被供应至喷射器的次级入口。
喷射器是使用文丘里效应借助于被供应至喷射器的初级入口(或动力入口)的动力流体来增大在喷射器的次级入口(或抽吸入口)处流体的压力能的一种泵。由此,如以上所描述地将喷射器布置在制冷剂路径中将致使制冷剂做功,并且由此与没有提供喷射器的情形相比,蒸气压缩系统的功耗得以减小。
喷射器的出口通常被连接至接收器,在该接收器中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分离。制冷剂的液态部分经由膨胀装置被供应至蒸发器。制冷剂的气态部分可以例如经由旁通阀被供应至压缩机。由此,制冷剂的气态部分不经受由膨胀装置引起的压力降低,并且由此可以减少为了压缩制冷剂而所要求的功。
当环境温度高时(例如在夏季期间),离开排热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压力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喷射器表现良好,并且有利的是将离开蒸发器的所有制冷剂都供应至喷射器的次级入口,并且仅将气态制冷剂从接收器供应至压缩机。当蒸气压缩系统以这种方式操作时,有时将其称为“夏季模式”。
另一方面,当环境温度低时(例如在冬季期间),离开排热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压力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喷射器表现不佳,并且有利的是将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供应至压缩机,而不是供应至喷射器的次级入口。当蒸气压缩系统以这种方式操作时,有时将其称为“冬季模式”。
当环境温度从可以被认为对应于“夏季模式”操作条件的温度状态变化到可以被认为对应于“冬季模式”操作条件的温度状态时(反之亦然),期望能够确保蒸气压缩系统也从“夏季模式”操作切换到“冬季模式”操作(反之亦然)。
WO 2016/188777 A1披露了一种蒸气压缩系统,该蒸气压缩系统包括喷射器,并且进一步包括止回阀,该止回阀被布置在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单元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路径中,其方式为使得允许制冷剂从蒸发器的出口流向压缩机单元的入口,同时防止流体从压缩机单元的入口流向蒸发器的出口。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蒸气压缩系统中的压力变化,止回阀确保蒸气压缩系统在“夏季模式”操作与“冬季模式”操作之间自动地切换。
通常期望基于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的压力来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压缩机单元,因为这样确保了蒸发器的适当性能。然而,当蒸气压缩系统设置有止回阀时,如在WO 2016/188777 A1中披露的蒸气压缩系统中的情况,可能存在制冷剂路径的与接收器和压缩机单元互连的部分中的压力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的风险。期望避免这种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佛斯有限公司,未经丹佛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53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