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壳体和门系统的机电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34313.2 | 申请日: | 2020-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6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尚特·B·亚历克萨尼安;克里斯托弗·托马斯·沙夫斯马;萨曼·巴格里法拉哈尼;马克·O·莱珀;大卫·B·皮沃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B62D25/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壳体 系统 机电 控制系统 | ||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料补给或再充电门的控制系统,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控制器。所述系统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端口;门,所述门可移除地附接到所述壳体;系统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模块。所述系统控制器可通信地连接到所述车辆的车辆控制器。此外,所述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模块。
本申请涉及于2019年5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851,943和于2019年7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880,901并且要求其优先权,每个临时申请以其全文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机电控制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用于汽车燃料/再充电门和壳体的控制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动力车辆一般包括燃料门,该燃料门被配置为相对于车辆车身枢转以允许接近燃料加注管。电动车辆类似地包括再充电门,该再充电门可枢转地附接到车辆车身以允许接近再充电端口来给车辆再充电。
在燃气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两者中,可以包括附加的元件(诸如,例如灯、加热器、锁等)以与燃料或再充电门一起、在其周围或在其上工作。然而,在常规的车辆系统中,每个附加的元件(诸如,例如灯、加热器、马达等)是单独的部件。也就是说,这些元件中的每一者必须单独地采购并且单个地安装到系统中。因此,常规的燃料补给或再充电系统需要从燃料补给或再充电系统延伸到车辆控制器的线束,即,多个线。结果,现有的燃料补给和再充电系统是需要相当大量的协调、时间和金钱的复杂系统。因此,需要一种简化的燃料补给/再充电系统。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料补给或再充电门的控制系统。该车辆具有:车辆控制器;壳体,该壳体具有端口;门,该门可移除地附接到该壳体;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可通信地连接到该车辆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连接到该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该至少一个模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燃料补给或再充电门的控制系统。该汽车具有:车辆控制器;壳体,该壳体具有端口;门,该门可移除地附接到该壳体,该门被配置为在闭合位置覆盖该端口并且在打开位置不遮住该端口;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可通信地连接到该车辆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连接到该系统控制器,使得该系统控制器控制该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包括闩锁模块、马达模块、灯模块和加热模块中的至少一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燃料补给或再充电门的控制系统。该汽车具有:车辆控制器;壳体,该壳体具有端口;门,该门可移除地附接到该壳体,该门被配置为在闭合位置覆盖该端口并且在打开位置不遮住该端口;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可通信地连接到该车辆控制器;以及多个模块,该多个模块连接到该系统控制器并由其控制。该多个模块至少包括闩锁模块、马达模块、灯模块和加热模块。该多个模块中的每一者通过有线连接而连接到该系统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用于燃料补给或再充电门的控制系统的后侧、顶侧和右侧等距视图;
图2是图1的控制系统的前侧、底侧和左侧立体图,其中门处于打开位置;
图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在图1的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系统控制器的后侧、顶侧和右侧等距视图,其中顶部从壳体移除;
图5是图1的控制系统的前侧、底侧和左侧等距视图,其中门处于闭合位置;
图6是图1的控制系统的后侧、底侧和左侧等距视图;以及
图7是用于在图4的控制器中使用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4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