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在含有人血小板裂解物的培养基中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的化妆品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31264.7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8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宋淳旭;金时那;李灿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SCM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A61K8/98;A61Q19/08;A61Q19/02;A61Q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 地址: | 韩国仁川广域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有人 血小板 裂解 培养基 培养 间充质 干细胞 培养液 化妆品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包含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及细胞因子的干细胞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及利用上述干细胞培养液的化妆品组合物,上述干细胞培养液是通过将在包含人血小板裂解物(human platelet lysate;hP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来获取的。若使用本发明的在包含人血小板裂解物的培养基中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则可以获取与在包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相比,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含量高且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能力、胶原蛋白的合成能力、弹性蛋白的合成能力、抑制黑色素合成的能力及生发功效优秀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可以利用上述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制备具有皮肤再生、改善皱纹、增进皮肤弹性、皮肤美白及生发效果的化妆品,可以在化妆品领域及医药行业广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及细胞因子的干细胞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及利用上述干细胞培养液的化妆品组合物,上述干细胞培养液是通过将在包含人血小板裂解物(human platelet lysate;hP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来获取的。
背景技术
皮肤老化大体分为两种来研究,其中之一为“内源性老化”,即随着年龄增加的老化现象,另一种为“外源性老化”,是指由外部环境,即,紫外线或环境污染等引起的老化现象。关于皮肤老化,至今提出多种理论,其中,对于皮肤老化在科学上最接近的理论为由氧化引起皮肤老化的理论。人的皮肤由包括角质层的表皮、真皮以及结合组织构成,其中角质层由通过作为表皮(epidermis)基底细胞的角质细胞(keratinocyte)的分化过程形成的死去的细胞层构成,起到从外部环境的影响中保护人体的作用。并且,存在于皮肤内部的真皮层由胶原蛋白(collagen)和弹性蛋白(elastin)构成,给皮肤带来弹性,起到防止皮肤下坠的作用。抗氧化理论是根据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因外部的紫外线等因素而生成的自由基(free radical)受到损伤,从而使皮肤弹性减少生成皱纹的理论。
迄今为止,为了防止上述的皮肤老化,尤其是为了防止皱纹而使用视黄醇之类的物质或者植物提取物等。但是,这些物质的上述效果低,或者具有诱发皮肤刺激、发红、炎症而对皮肤产生副作用的缺点。
人的肤色由皮肤内部的黑色素(melanin)浓度和分布来决定,除遗传因素外,还受到太阳紫外线、疲劳、压力等环境或生理条件的影响。黑色素通过称为酪氨酸酶(tyrosinase)的酶对作为氨基酸的一种的酪氨酸(tyrosine)起作用,将其转换为多巴(DOPA)、多巴醌(dopaquinone)后经过非酶反应的氧化反应来生成。若上述黑色素的合成在皮肤内过度发生,则会使皮肤的色调发暗,还生成黑斑或雀斑等。因此,如果抑制皮肤内黑色素的合成,不仅可以实现皮肤色调明亮而使皮肤美白,而且还可以改善由紫外线、激素及遗传原因引起的黑斑、雀斑等皮肤色素过度沉着症。过去,将对苯二酚(hydroquinone)或者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曲酸(kojic acid)、谷胱甘肽(glutathione)之类的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的物质配制于软膏或者化妆品,将其用于皮肤美白或者改善黑斑、雀斑的目的。其中,对苯二酚数十年来一直作为对色素沉着最具效果的成分来使用,但据报告,长期使用会发生过敏反应等副作用(白斑点、黑斑点),已在多国呈现出使用受限的趋势。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硫醇(thiol)类化合物具有特有的不适的气味和不以经皮吸收的问题,因此难以使用。并且,它们的配糖体及衍生物的极性高,难以用作化妆品的配合成分。
并且,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酶活性来显现美白效果的抗坏血酸易被氧化,引起与之配合的化妆品变色、变臭等问题,为了克服其不稳定性,开发并使用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scorbylpalmitate)、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Ascorbyl-dipalmitate)、抗坏血酸硬脂酸酯(Ascorbyl stearate)、抗坏血酸磷酸酯镁(Ascorbyl magnesium phosphate)等衍生物,但若不使用特殊的技术就难以浸透至皮肤内部,而且具有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低的缺点。因此,需要开发少量即可显现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可以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CM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未经SCM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12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