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架递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29434.8 | 申请日: | 202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朴宪国;金圭石;文锺必;尹镐;姜惠敦;金范淳;李英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M.I.泰克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F2/966;A61F2/9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姜长星;李盛泉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递送 装置 | ||
公开了一种支架递送装置。支架递送装置包括:壳体,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中孔;主体部,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结合,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以及把手部,以能够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并结合于所述主体部,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有限制所述把手部的滑动移动的止动件,在所述把手部沿所述外周面的周边方向以预定角度旋转的情形下,由所述止动件引起的移动限制被解除使得所述把手部能够滑动移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支架递送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支架是插入于人体内部的特定部位并将狭窄的导管扩张至原来的大小并维持的医疗装置。为了将支架插入体内,正在大量运用将在其内部安装有支架的导管置于体内并将支架排出至导管的外部而在体内的特定部位设置支架的方式。与此相关地,在韩国授权实用新型公报第20-0484392号中提出了关于能够设置支架的医疗用导管的技术。
此外,胰腺假性囊肿是在由于胰腺炎、胰腺外伤或手术等导致胰管堵塞而破裂的情形下,胰液泄漏而发生的炎症性囊性病变,由于随着假性囊肿变大,会对胃(stomach)或相邻器官施加压力,因此其是需要尽快治疗的疾病。
为了治疗这种假性囊肿,正在利用将假性囊肿穿孔并在穿孔的部位设置支架而排出假性囊肿的内容物的治疗,但由于现有的支架设置用导管并不是适合将假性囊肿穿孔并在穿孔部位设置支架的结构,因此需要开发在治疗假性囊肿时,易于穿孔和设置支架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治疗假性囊肿时易于将假性囊肿穿孔并在穿孔部位设置支架的技术。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并不限于前述的问题,在本发明所属领域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可以从后述的内容中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一种支架递送装置包括:壳体,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中孔;主体部,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结合,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以及把手部,以能够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并结合于所述主体部,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有限制所述把手部的滑动移动的止动件,在所述把手部沿所述外周面的周边方向以预定角度旋转的情形下,由所述止动件引起的移动限制被解除使得所述把手部能够滑动移动。
并且,支架递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管,贯通并结合于所述把手部的内部;以及轴,在内部形成有第一管移动通道以使所述第一管能够移动,其中,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以预定间隔相隔而形成有多个突出部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进退部件,通过选择性地插入于由所述多个突出部件形成的相隔空间,从而调节所述壳体的进退。
并且,支架递送装置还包括: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结合,并且在内部布置有电极;第二管,贯通并结合于所述第一管内,并且一端结合于所述头部;第三管,具有小于所述第二管的直径,并且一端结合于所述头部;以及前端部,结合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并且利用绝缘性材质形成,其中,在所述前端部的外周面可以结合有导电性部件,以传递施加至所述电极的电流。
并且,把手部包括:第一管固定部件,围绕并结合于所述第一管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管固定部件具有固定部分和腿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围绕并固定所述第一管,所述腿部分从所述固定部分延伸而形成,在所述把手部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能够卡住所述腿部分的两端的多个卡接台,以使所述第一管固定部件在所述把手部滑动移动时一起移动。
并且,在主体部的外周面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孔,在所述把手部滑动移动时,所述腿部分可以沿所述引导孔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I.泰克株式会社,未经M.I.泰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94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