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的准入控制的动态归属的方法、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可读非瞬态记录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3782.4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7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M·坎富西;H·博纳维尔;L·布鲁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W92/20;H04W36/08;H04W84/04;H04W36/00;H04W36/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久亮;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接入 节点 准入 控制 动态 归属 方法 计算机软件 以及 计算机 可读 瞬态 记录 介质 | ||
1.一种设置在固定施主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d)与移动终端(UE)之间的树形通信架构中的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的准入控制的动态归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每个节点在所述架构中的相对位置,在一个组的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中选择至少一个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所述一个组的所述节点和所述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其它节点或终端是移动的;
b.将准入控制的委托从所述施主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d)的中央单元(CU)发信号通知到所选择的至少一个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发信号通知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i.将上下文信息从所述施主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d)的所述中央单元(CU)发送到所选择的至少一个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
ii.将所述施主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d)的标识从所述施主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d)的所述中央单元(CU)发送到所选择的至少一个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
iii.将所述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的标识从所述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发送到至少一个出站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o),所述出站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o)以所述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为父节点。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选择步骤a之前还包括触发步骤,在所述触发步骤期间,检查至少一个预定标准的集合,仅在验证了所述标准的集合的情况下实施所述方法的后续步骤,所述标准的集合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超过所述架构的密度的预定阈值;
-超过所述架构中的用户移动终端的流量的预定阈值;
-下降至低于所述架构中的预定阈值质量水平。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发信号通知的步骤b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c.响应于源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与所述移动终端(UE)之间的相对移动,将所述准入控制的委托从所述施主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d)的所述中央单元(CU)重新分配给至少一个目标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重新分配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iv.将上下文信息从所述源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发信号通知到所述一个组中的其它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
v.发信号通知所述源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与任何出站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o)之间的任何切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选择步骤a中,根据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或根据以下参数的组合确定所述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
-与所述架构的移动元件的位移路径的接近度;
-每个节点能够属于的假定通信路径的数量;
-在综合接入和回传网络中每个节点的相邻的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的节点数量。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子步骤ii的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架构中作为所选择的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的子节点的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处的可用资源的标识,
-当前使用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至少一个服务质量参数。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以下元素中的至少一个迁移到所述锚定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a):
-当前使用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上下文信息,
-回传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上下文,以及
-所述施主综合接入和回传节点(IAB-d)的整个中央单元功能。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根据在3GPP TS 38.873“F1应用协议”版本152018年7月中定义的F1应用协议的信令操作来进行子步骤ii和子步骤i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37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