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3042.0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4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蚊野聪;冈崎伦久;宫前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10/0568;H01M10/0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和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非水电解质中的溶剂包含:通式(1)R1‑(OCH2CH2)n‑OR2(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碳数1~5的烷基,n为1~3。)所示的第1醚化合物;及通式(2)Ca1Hb1Fc1Od1(CF2OCH2)Ca2Hb2Fc2Od2(式(2)中,a1≥1、a2≥0、b1≤2a1、b2≤2a2、c1=(2a1+1)‑b1、c2=(2a2+1)‑b2、d1≥0、d2≥0。)所示的氟化率为60%以上的第2醚化合物。第1醚化合物和第2醚化合物的总计量的比率为溶剂的80体积%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更详细地,涉及非水电解质的改良。
背景技术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用于例如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等ICT(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用、车载用、以及蓄电用等的用途中。这种用途中,对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要求进一步的高容量化。作为高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已知有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高容量化例如可以通过组合使用石墨与硅化合物等的合金活性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而实现。
关于锂离子电池,从改善循环特性等电池特性的观点出发,对包含电解质和溶剂的非水电解质进行了各种研究。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其包含:含氟溶剂、环状羧酸酯化合物、饱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具有特定结构的锂盐。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使碳为负极活性物质、硫系电极活性物质为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其中,使用包含醚与锂金属盐形成了络合物的溶剂化离子液体、和氢氟醚的电解液。
专利文献3中使用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其包含:具有特定结构的氢氟醚、链状醚、链状碳酸酯、和具有特定结构的锂盐。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高容量化逐渐达到限度。因此,作为超过锂离子电池的高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有希望的。锂二次电池中,在充电时,锂金属在负极析出,该锂金属在放电时溶解于非水电解质中。通过这种锂金属的析出和溶解而进行充放电。需要说明的是,锂二次电池也有时被称为锂金属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76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12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935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即使将适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质用于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也不易改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和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前述负极中,通过充电而锂金属析出,通过放电而前述锂金属溶解于前述非水电解质中,前述非水电解质包含电解质盐和溶剂,前述溶剂包含:第1醚化合物和第2醚化合物,
第1醚化合物由通式(1)表示,
通式(1):R1-(OCH2CH2)n-OR2
(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碳数1~5的烷基,n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3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