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姜黄素和辅酶Q10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1852.2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3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M·龙基;S·阿匹尼;G·蒙贝利;G·拉玛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德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23L33/105;A61K8/55;A61K9/14;A61K9/20;A61K31/12;A61K36/9066;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春刚;黄革生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姜黄 辅酶 q10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固体分散体形式的组合物,其包含:a)姜黄素或含有姜黄素的提取物;b)辅酶Q10;c)磷脂;和d)药学或营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发明还涉及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组合物在制备用于增强能量代谢和认知功能,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衰老质量的药物制剂或营养制剂的用途。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营养组合物的固体粉末分散体形式的组合物,特别是包含姜黄素或姜黄提取物和辅酶Q10和/或泛醇和/或泛醇盐的分散体。
发明背景
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提取物,特别是姜黄根茎提取物,长期以来因其对各种病理情况的治疗潜力而为人所知,尤其是那些炎症成分显著的病症。事实上,姜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姜黄素[(1E,6E)-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1,6-二烯-3,5-二酮]具有高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环氧合酶2的能力。
然而,姜黄素施用受到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的影响,因为姜黄素经历广泛的结合(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和还原代谢,其降低了血浆和靶组织中的姜黄素浓度。
WO2007/101551(Indena S.p.A.)公开了基于姜黄素或含有姜黄素的提取物与磷脂的固体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的制备方法。所述组合可通过将姜黄素或含有它的提取物溶解在乙醇中并随后在磷脂的存在下加热回流而得到,其中磷脂:姜黄素(或含有它的提取物)重量比范围为10:1至1:1,其提供姜黄素的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鉴于其治疗潜力,已将姜黄素与其他天然来源的活性成分组合,通过所述方式以补充或增加其活性。因此,仍然需要包含姜黄素与其他活性成分的组合物。例如,与其他抗氧化成分的组合将产生具有更强抗氧化功效的制剂。
辅酶Q10(或泛醌或泛癸利酮)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的内源性亲脂性物质,作为辅助因子参与电子传递链的氧化还原反应,以产生ATP。辅酶Q10以三种氧化状态存在:完全氧化形式(泛醌)、部分还原形式(半醌)和完全还原形式(泛醇),三种形式在人体内以生理平衡状态共存。由于辅酶Q10是在饮食特别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引入的,所述辅因子的缺乏很少见。然而,在某些生理条件下,补充施用辅酶Q10是必要的或有利的,例如,如果有必要促进能量代谢或治疗与衰老、牙周病、疲劳、记忆障碍、冠心病、血压升高或免疫缺陷相关的病患。
此外,辅酶Q10补充对老年人有好处,可抵抗认知能力下降。
因此,将姜黄素或含有它的提取物与辅酶Q10组合是有利的,以获得组合两种活性成分的生物学特性的组合物。
然而,辅酶Q10的特点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事实上,辅酶Q10具有相对高的分子量,并且可作为高亲脂性结晶粉末得到。同样对于辅酶Q10,根据WO2016/198576(IndenaS.p.A.)的教导,通过与磷脂一起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有利地克服生物利用度有限的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其物理化学特性(粘性、软化倾向),磷脂可对含有它们的固体组合物的配制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并且需要足够大量的加工助剂来获得具有可接受技术性质(尤其是关于崩解时间)的剂型。因此,开发以高患者顺应性(可接受的大小、每日一次给药)为特征的剂型是存在问题的,所述剂型分别组合有效量的两种或多种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分别与磷脂组合。
发明详述
现在已发现,在不使用过量的磷脂和赋形剂的情况下,可以制备包含与磷脂组合的姜黄素或含有其的提取物以及辅酶Q10的固体粉末分散体形式的组合物;具体地讲,已经发现,在单独的组合物中所含的每种活性成分的量是相等的,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含有比单独的组合物中所含的磷脂和赋形剂总量显著更低的磷脂和其他赋形剂总量。
还已发现,尽管磷脂和其他赋形剂的含量降低,姜黄素的溶解度不受影响。
因此,本发明涉及固体分散体形式的组合物,通常为固体粉末分散体,其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德纳有限公司,未经因德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1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