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光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80021829.3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7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浅见博;赤峰悠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G02B13/04 | 分类号: | G02B13/04;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丰桥;闫月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光学系统 | ||
本公开的成像光学系统在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的方向上依次具备: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光力;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光力,物体侧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力,双面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光力,像面侧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光力,双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面侧的面为非球面形状,上述非球面具有负屈光力从光轴朝向周边逐渐减弱的部分。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1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9-50302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反远距型(retrofocus type)成像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反远距型成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构成,后焦距较长,有利于广角化。而且,对于这样的光学系统,以往考虑所要求的各像差的修正、F值、视角大小、整体大小等要素,提出了各种透镜组合。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组合5片透镜形成的光学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5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417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第四透镜为球面,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第四透镜的像面侧为凸面,所以均存在不易修正因广角化而增大的像散。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轻量并且能够兼得广角化以及大口径化的成像光学系统。
技术方案1记载的成像光学系统具备在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的方向上依次配置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物体侧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双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像面侧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双面为凸面。而且,第四透镜的像面侧的面为非球面形状,上述非球面具有负屈光力从光轴朝向周边逐渐减弱的部分。
为了在反远距型中实现120度以上的广角化,需要使主点的位置向像侧移动,缩短整体的焦距。为此,需要加强前组的负屈光力。因此,通过组合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加强前者的负屈光力,来使第一透镜主要负担负屈光力。另外,通过使第二透镜的物体侧成为凹面来补偿负屈光力。通过这些手段,能够抑制构成前组的透镜的数量。另外,通过使第二透镜成为具有正屈光力的弯月形状,能够有效地修正伴随大口径化增大的球面像差以及伴随广角化增大的像散。
对于后组而言,若使透镜数量增加则容易满足所要求的光学性能,但为了实现小型轻量,优选减少透镜数量。因此,在本公开中,由第三~第五透镜构成后组。另外,因为需要对后组赋予较强的正屈光力,所以对第三、第五透镜赋予正屈光力,对第四透镜赋予负屈光力。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抑制对每个透镜赋予的屈光力的同时有效地修正球面像差、色像差等像差。
另外,通过使第四透镜的像面侧成为凹面,并且成为具有负屈光力从光轴朝向周边逐渐减弱的部分的非球面,能够容易地修正实现广角化时增大的像散。另外,通过对第三透镜赋予正屈光力,能够按每个视角分离入射至第四透镜的光束,所以能够提高由第四透镜的非球面带来的修正效果。并且,通过使第三、第五透镜的双面成为凸面,从而在各个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被分配至物体侧和像面侧,所以能够抑制整体上的像差的产生量。另外,通过使第五透镜的像面侧成为凸面,能够有效地修正失真像差。通过这些,能够实现成像光学系统的广角化并且也实现大口径化,各像差也能够减少。
此外,专利文献2的第四透镜也是像面侧为凹面,但其前提是第二透镜的屈光力为负,所以与本申请发明不同。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更加明确。其附图为: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成像光学系统的构成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1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