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极板、电池单体、电池组及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1101.0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4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中石博之;桑原雅裕;津岛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90;H01M8/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季莹;方应星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电池 单体 电池组 氧化 原液 流电 | ||
一种双极板,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中,双极板包含导电材料和树脂,双极板在沿着所述双极板的表面的方向及所述双极板的厚度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上,具有所述树脂的含有率不同的分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双极板、电池单体、电池组及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9年04月24日的日本申请特愿2019-082617的优先权及基于2019年04月24日的日本申请特愿2019-082518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蓄电池之一,存在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代表性地具备一个或多个正极电极、隔膜、负极电极依次排列而成的层叠物。如专利文献1的图10、专利文献2的图8所例示地,一个上述层叠物被一组电池单体框架夹持。夹持上述层叠物的电池单体框架以规定的压力进行紧固。通过该紧固力使上述层叠物维持在层叠状态。
电池单体框架具备双极板和框体。在具备多个上述层叠物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在双极板的两个面中的第一面配置有被供给正极电解液的正极电极。在双极板的第二面配置有被供给负极电解液的负极电极。框体支撑在双极板中未配置正极电极及负极电极的外缘侧的区域。另外,框体也用于向正极电极及负极电极的各电极供给电解液等。
双极板例如使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所记载那样的由复合材料构成的成型体。上述复合材料是将由石墨等碳系材料构成的粉末和热塑性树脂混合而成的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7219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67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28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2217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双极板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中,所述双极板包含导电材料和树脂,所述双极板在沿着所述双极板的表面的方向及所述双极板的厚度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上,具有所述树脂的含有率不同的分布。
本公开的电池单体具备本公开的双极板。
本公开的电池组具备多个本公开的电池单体。
本公开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具备本公开的电池单体或本公开的电池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基本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池单体及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双极板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以IV-IV剖切线剖切图3所示的双极板的状态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4B是表示以IV-IV剖切线剖切图3所示的双极板的状态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双极板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双极板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双极板的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双极板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的双极板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以与双极板的厚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剖切实施方式7的双极板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双极板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双极板的电池单体框架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以XIII-XIII剖切线剖切图12所示的电池单体框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针对具备表层部的实施方式的双极板中的表层部和第一区域的表面示出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FT-IR)的光谱的一例的图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1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