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亲水性复合多孔质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9704.7 | 申请日: | 202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4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南部真实;几田良和;长尾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42 | 分类号: | C08J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牛蔚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亲水性 复合 多孔 质膜 | ||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于提供亲水性复合多孔质膜,其具备:聚烯烃微多孔膜、和被覆上述聚烯烃微多孔膜的至少一个主面及空孔内表面的烯烃·乙烯醇系树脂,上述亲水性复合多孔质膜的膜厚t(μm)与利用掌上气孔计测得的平均孔径x(μm)之比t/x为50~6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亲水性复合多孔质膜。
背景技术
在包含粒子的液体中存在处于各种状态的粒子,因此有时需要例如对以极微量被包含的粒子状的物质进行检测、或者掌握状态的变化。当所含的粒子为极微量时,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提高含有浓度的操作。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在表面被覆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聚乙烯多孔质中空丝膜的束用于微生物的捕捉。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具有不超过1.0μm的泡点孔径的过滤膜用于微生物的捕捉。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亲水性单体与由疏水性树脂形成的高分子微多孔膜的表面进行辐射接枝反应的、经亲水化的高分子微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下述亲水性微多孔膜,其是在高分子微多孔膜上通过接枝聚合法使具有1个乙烯基的亲水性单体与具有2个以上的乙烯基的交联剂共聚而得到的。
专利文献5公开了下述微多孔膜,其由粘均分子量超过100万的聚乙烯树脂形成,包含至少1种熔融峰温度为145℃以上的晶体成分,气孔率为20%~95%,平均孔径为0.01~10μm。
专利文献6公开了下述分离过滤器,其包含高透过性微多孔膜,所述高透过性微多孔膜由聚乙烯树脂形成,且膜厚超过25μm且为1mm以下,平均孔径为0.01~10μm,结构因子F为1.5×107秒-2·m-1·Pa-2以上。
专利文献7公开了包含由聚烯烃形成的多孔质结构基体、和被覆该基体的细孔表面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被覆层的亲水性复合多孔质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90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31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83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68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01693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265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昭61-2710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由于具有各种优点,纳米级尺寸的微粒的用途不断在增加。作为微粒的分离方法之一,有离心分离法。但是,离心分离法由于反复改变离心力而进行离心分离操作、将试样加入到具有密度梯度的缓冲液中进行离心分离、或进行超离心分离等原因而为耗费设备、精力及时间的方法。此外,例如如专利文献1~7那样,作为微粒的分离方法之一,有使用多孔质膜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为用膜对微粒进行过滤而分离的技术,因此存在如下课题:从包含极微量的粒径小的粒子的液体中滤出粒子本身就是困难的。另外,若想用微粒更不易通过的膜进行过滤,则存在发生堵塞、操作需要长时间的课题。另外,相反地,在粒子未被过滤而是大量包含于滤液这样的膜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液体中的粒子的浓缩。
本公开文本的实施方式是基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
本公开文本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简便且迅速、高效地浓缩粒子的亲水性复合多孔质膜,以解决这一问题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用于解决前述课题的具体手段,包含以下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9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确定商用车的负载变化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高炉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