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清漆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9657.6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4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菱沼圭之郎;臣直毅;福原亘治;保坂宪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阪田油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90/06 | 分类号: | C08F290/06;C09D4/00;C09D191/00;C08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沈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能量 射线 固化 清漆 组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使用 印刷 | ||
本发明提供在提高生物质来源的原料比率的同时可以保持相容性等清漆组合物的基本适应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清漆组合物。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清漆组合物包含具备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且满足下述条件(A)及条件(B)。条件(A):相对于组合物总体包含0.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特定成分,所述特定成分不具有烯属不饱和键、sp值为9.0(cal/cm3)1/2以上且小于11.0(cal/cm3)1/2、并且包含其结构中具备动植物成分来源的结构的化合物;条件(B):sp值为小于9.0(cal/cm3)1/2或11.0(cal/cm3)1/2以上的动植物来源的油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总体为小于15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清漆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其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膜状、片状、板状等的各种基材的表面进行了印刷后,通过涂布罩印清漆(OP清漆)来保护该基材本身、印刷表面并赋予光泽,这样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表面加工中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清漆组合物作为OP清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基材表面涂布清漆组合物后照射紫外线、电子束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从而使清漆组合物瞬间固化而形成具有光泽的固化被膜,因此,与以往的塑料贴合加工等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性。另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清漆组合物不像溶剂性涂布剂那样向大气中排放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也是优选的。基于这些优点,正在从以往进行的塑料贴合加工、使用了溶剂性涂层的涂布加工快速地替换为使用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清漆组合物的涂布加工。这样的表面清漆加工除了杂志封面、海报、日历等通常的印刷物以外,也在纸盒印刷物等包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中熟悉的东西。
已知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清漆组合物通过将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低聚物这样的需要固化的化合物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成分组合使用,可以的基材赋予密合性、高光泽性、耐粘连性等各种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等)。
另外,近年来,在各行各业开展了减少环境负担的活动,其最终目标在地球环境保护方面是共通的。在印刷墨行业,目前,进行了从各种观点出发促进环境负担降低活动,并对符合这样的活动的主旨的产品赋予了各种认证标志。作为这样的认证标志,存在NL规制标志、素食标志、GP标志、环境保护印刷标志等。其中,最近,印刷墨工业连合会制定了新的环保墨(ink green)标志(以下,称为IG标志)制度。IG标志是主要以构成油墨组合物、清漆组合物这样的印刷材料的各成分中生物质来源的成分的比率作为指标,根据其程度而将油墨组合物、清漆组合物的环保水平分为3个等级的制度。即,该制度的特征在于,为了降低环境负担,促进将化石资源来源的原材料替代为生物质来源的原材料。
在上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清漆组合物中,已经有能够以更少的紫外线照射进行干燥的产品、能够用消耗电力少的发光二极管(LED)的光进行干燥的节能产品正在销售,以降低环境负担为目标的活动正在扩大,与其它油墨组合物、清漆组合物是同样的。然而,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油墨组合物、清漆组合物中,作为其成分,需要大量使用单体、低聚物,因此难以大量使用来自于生物质的成分,因此,现状是上述IG标志的认定基准中不包含生物质来源的成分比率,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回收再利用适应性、节能措施这样的环境应对特性作为指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7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77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155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阪田油墨株式会社,未经阪田油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96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D38特异性的双环肽配体
- 下一篇:加热器具及烟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