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后部照明件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后部照明件单元的照明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80019122.9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7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雷莫·戈里安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43/14 | 分类号: | F21S43/14;F21S41/663;B60Q1/00;B60Q1/38;B60Q1/50;F21S1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部 照明 单元 用于 控制 方法 | ||
描述了一种车辆的后部照明件单元(F),包括:沿着第一内圆周配置区域成角度地偏移配置的第一光源的阵列(L1)以及至少沿着与第一光源(L1)的第一内圆周配置区域同心的第二外圆周配置区域成角度地偏移配置的第二光源的阵列(L2,L2’),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L1,L2,L2’)由与光漫射体相关联的一个或更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第一光源(L1)具有棱柱形尖顶形式的漫射体,并且第二光源(L2,L2’)具有叶片形状的漫射体(L2),间隔件(L2’)沿着该叶片形状的漫射体的中轴线正交地出现,该间隔件根据径向方向进入所述第一光源(L1)的圆周配置区域,插入在两个连续的光源(L1)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后部灯具或照明件单元,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的后部照明件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照明件单元的照明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车辆的照明件单元或灯具(特别是后部灯具)的照明通过将车辆上的特殊选择器从第一照明关闭位置切换到第二照明开启位置(通常对应于车辆的驾驶灯或近光头灯的照明)来实现,或者如果选择器被预设在照明开启位置,则通过启动车辆(的发动机)来实现。
由于灯具打开而持续照明,车辆之外的对象通常能感知到照明,并且当从关闭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时,灯具的光源(或多个光源)的亮度上的快速增加几乎是感知不到的。
LED(发光二极管)光源在车辆中越来越广泛,用于前部照明件单元或头部照明(或头部灯具)和后部照明件单元或灯具的构造,它们不仅在寿命和电力的消耗、光束的方向性的控制和照明的均匀性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效率,而且它们自身具有自由的空间配置,而没有像灯泡灯的情况那样的光源的尺寸和相关联电源连接的约束。在汽车头部照明和灯具中使用LED光源是通过在漫射体内配置线性阵列或二维阵列的LED来实现的,LED自身发射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具有不同的颜色,从而根据道路交通规则用于汽车领域中的不同预期用途。此外,众所周知,LED阵列光源可以用不同的强度来控制,并且各个元件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被激活,以便获得动态色彩效果,例如在方向指示器中,以便在转弯方向上或从行进的方向移动时产生递增的照明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高效后部照明件单元,以及通过车辆灯具在视觉上发出车辆的正在启动状态的信号。另一个目的是为车辆提供创新的动态美学效果。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特征的车辆的后部照明件单元来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用于控制要求保护的车灯的照明的方法。
特定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其内容应被理解为本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总之,本发明基于这样的原理来使车辆照明系统(特别是后部照明件单元)工作,即借助于多个LED光源的阵列,并且在车辆启动命令之后,在确定的时间段内控制所述阵列的开启和关闭,以这种方式以便表示动态照明效果,特别是类似于在航空或航天喷气发动机中产生的效果的照明效果。该照明效果使得,首先内部圆形光源的阵列(优选为橙色或黄色光)以闪烁模式点亮,然后外部圆形光源的阵列(其发射表面大于内部光源(优选为红色光)的阵列的发射表面),其中照明强度初始增加,然后降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参照附图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更清楚地显现出来,其中: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的后部照明件单元;
图2显示了用于控制图1的照明件单元的照明的系统的框图;并且
图3显示了用于控制图1的照明件单元的照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照明件单元或灯具,特别是右后部照明件单元,其用F整体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未经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91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